↑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2 题
  1.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有的现象,其影响重大,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根据这个文件所建立的应该是

    A.英租界

    B.美租界

    C.法租界

    D.日租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近代化”从生产力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天赋人权,要求民主权利。下列哪一项历史运动没有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这一政策

    A.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B.调动了农民参加太平天国的积极性

    C.为《资政新篇》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国内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出现主要原因是

    A.香港的政策自由宽松

    B.民族工业实力较弱

    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D.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客观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

    A.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学习、引进外国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D.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近现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学习对象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0年6月4日,甘肃视窗评价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的现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康有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对这两场革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都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前期(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逐步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B.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

    C.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过渡

    D.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本主义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离不开传统,都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实服务的东西。”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孔子改制考》

    C.建立和谐社会理论

    D.“打倒孔家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毛主席说:“1927年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办法,实现了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下列有关土地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八七会议上确定了要开展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推翻了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C.没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D.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这一转折发生在

    A.17世纪早期

    B.18世纪末期

    C.19世纪早期

    D.19世纪末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该国以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事实反映了

    ①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英、法、美等国采取绥靖政策  ④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迫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变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8分)战略机遇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近代前夜的中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言:“从未有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面临的世界风暴如此缺乏了解。”

    材料二100年前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1) 材料一中“世界风暴”在思想领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指出此核心内容产生的社会根源。你认为当时中国人为什么会“自信”?(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 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3分)

    (3) 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3分)

    (4) 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从此,近代私营工商业成为我国一支新兴的重要的经济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李福明开办的机器磨坊被强令关闭,李福明本人被捕交清朝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 016台增至5 825台,增长了188.9%。

    ——《中国经济近代史料汇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及其影响。(4分)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有何变化?依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

    材料三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4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为什么要“既合作又竞争”?(3分)

    (3) 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能实现吗?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