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7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 相对论原理

    B. 万有引力定律

    C. 进化论原理

    D. 主权在民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反对

    A. 君主制

    B. 君主专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 “中体西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民主和科学"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B.拯救民族命运

    C.启蒙国民思想                 D.走向民主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朝康熙皇帝曾为一位思想家撰写一副对联:“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史·儒林传序》认为明代“科举盛而儒术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儒学不适应专制皇权的需要

    C.科举考试忽视儒学       D.程朱理学受到批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   )

    A.发明造纸术 B.发明司南

    C.发明火药 D.发明活字印刷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下图,下列作品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A. “笔墨当随时代”

    B. “以形写神”

    C. “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

    D. “图之工妙入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A.暴力革命      B.改良维新

    C.民主共和      D.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毛泽东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的这番话符合

    A.“一边倒”政策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C.“双百”方针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人为地将音乐分为高低贵贱,‘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等,并不能阻止流行音乐在我国日益流行的趋势。流行音乐在争论中更趋流行。”这里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农教育

    B.“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C.“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

    D.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纪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      B.日心学

    C.相对论      D.量子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场景超越现实,光线太过完美,教堂过于雄伟。抛开了启蒙理性的限制,没有反映19世纪生活的真实状况。”这是对某幅画的评论。由此可知,该画的艺术风格是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睡眠》,这幅作品与下列哪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相似(   )

    A.毕加索 B.莫奈

    C.达•芬奇 D.凡•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 相对论

    B. 日心说

    C. 量子假说

    D. 万有引力定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1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最早打破该师看法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B.量子假说的提出

    C.相对论的提出               D.牛顿力学的创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7 题
  1.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据说,根据造物主的意志,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没有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一地位,也不能臣服于他人之政治权力的统治。”这体现的观点是

    A. 社会契约

    B. 人民主权

    C. 天赋人权

    D. 民主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发展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下列选项,最准确的一组是

    A. “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 “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 “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 “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首古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思想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 朱熹的理学思想

    D.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 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 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C.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剧院、剧作家和从事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团,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A. 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

    B. 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C. 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D. 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其中: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有何意义?

    (2)依据材料二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人文主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找到以下四则材料。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起源: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复兴: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发展:材料三: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成熟:材料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三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中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