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作(yī )   颓(pǐ)   游(shuō)    头破流(xuè)

    B.解(pōu)   杀(lù)   伤(chuāng)   忸不安(ní)

    C.百(gě)    风(sù)   扼(wàn)    堂(lòng)

    D.长(gāo)   骨(suí)   薄(fěi)     夜而出(zhu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四个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霭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碟血呢?

    B.这些天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楫讨东西吃,我却暗暗流泪。

    C.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茫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D.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   是少数,   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   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A.尽管  但  而   就      B.尽管  但是  至于  就

    C.虽然  但  至于 则      D.虽然  但是  而   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汉字的构成分析,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材、固、雾、殒   B.颈、马、鹉、网

    C.忍、刃、本、宵   D.牧、案、慈、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心中激荡着如火的豪情,在当年乌海最具代表性的街头,语录塔下合影,不仅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也使人感慨颇多。

    B.亚洲射击锦标赛每四年一次,中国虽然参加过第三至第五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但作为锦标赛的东道主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C.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首现的时候,早就上当受骗了,悔之晚矣。

    D.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腐败分子一定会变为凤毛麟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批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B.雾霾天气出现时,老人和孩子尽量少去户外,普通人出行最好戴上口罩。空气重度污染时,人们应减少户外活动。严重污染时,人们就要避免不再去户外活动。

    C.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D.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梁任公先生作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上它们的“清”和“远”。    ,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③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③⑤①④②   B. ③⑤①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③①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供乏困    吾还也

    B.朝济而夕设版    若不阙秦,将取之

    C.使使闻大王     必得约契报太子

    D.财物无取    若属皆且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B.时恐急,剑坚,不可立拔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荆轲逐秦王

    C.顷未发,太子迟之        轲既取图奉,发图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         大王命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我至军中,公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

    B.大不顾细谨         今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哙拜谢,起,而饮之    沛公至军,诛杀曹无伤

    D.臣韩王送沛公        嘉先言于秦王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具告以事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亚父者,范增也         D.大王来何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共6分)

    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15日晚通过电视直播“亮相”。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月球车车身上的这一图像,是由当天凌晨释放它的着陆器拍摄的。23时许进行的首次互拍成像试验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用各自携带的相机互相拍照。

    照片显示,在虹湾地区布满砾石和尘埃的灰黑色月面上,着陆器被阳光照得一片金色,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

    约一分钟时间的互拍,并非简单的“留影”。从几小时前驶向拍摄点开始,月球车成功验证了月面行走、地形建立、视觉定位、感知规划等遥操作技术和车体控制、原地转向、相机使用等工作模式。未来几天还将进行的4次互拍及后续科学探测,将是这些技术和模式的重复应用。

    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搭载长征三号乙火箭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之后,我国发射的第3颗月球探测器,也是首颗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携带有一台无人月球车,重3吨多,是我国设计最复杂的航天器。

    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嫦娥三号先后突破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等关键技术。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表示,“两器”成功互拍意味着它们携带的载荷顺利工作,这次任务“实现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和巡视勘查”的目标已经实现。

    国旗展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北京飞控中心掌声骤起。

    这面五星红旗接近B5纸大小,特殊材质能够经受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着陆器上的彩色相机,还原了它的“中国红”。

    10年前的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的第7圈飞行中,同样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那次飞行,让中国得以跻身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10年后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实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0年间,以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在实现规模拓展、技术跨越的同时,带动了高新产业和基础学科的发展。

    “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我们才能一次次在浩瀚天空中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纪元。”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

    尽管任务已经成功,嫦娥三号的探月之旅并未结束。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将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1.从下列各项中为这则新闻报道选择一个最佳标题(   )

    A.“嫦娥三号”飞向月球的航程  

    B.“嫦娥三号”奔月成功,严寒酷暑考验在即

    C.“嫦娥三号”落地成功,五星红旗登月亮相

    D.“嫦娥”完美着陆,“玉兔”新奇巡航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相同的是,在介绍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丰富性。

    B.本文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相同的是,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原则,把自己和参与者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强烈的个人感情。

    C.本文与《包身工》不同的是,虽然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意识,但《包身工》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本文则表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D.本文与《飞向太空的航程》主体部分不同,《飞向太空的航程》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而本文主要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现实情况。

    3.对本文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点明了这篇报道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即“嫦娥三号”登月作业任务圆满完成。

    B.“嫦娥三号”成功登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作者巧妙地捕捉到“五星红旗”在月球展现的画面,来表现中国科技的辉煌成就,表达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C.文章先写“嫦娥三号”登月成功,月球车“胸前”五星红旗鲜艳夺目,再写12月2日“嫦娥三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是一般的新闻报道常用的倒叙写法。

    D.根据文章介绍,到2020年,“嫦娥三号”将完成月球采样工作,返回地球,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提供服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2.第⑤段既有现实的描绘,又有对历史上的江南小巷曾有过的情景的怀想。请说说作者写井边“姑娘的影象”“似乎”出现又消失的用意。(4分)

    3.江南雨巷有哪些特点? (3分)

    4.第⑨段与上文构成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填空(共9分, 每空1分)

    15.(1)           ,谁主沉浮?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3)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5)高渐离击筑,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6)子曰:“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的小说家      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6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有关“梅”的两首词(5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驿外断桥边,                 风雨送春归,

    寂寞开无主。                 飞雪迎春到,

    已是黄昏独自愁,               已是悬崖百丈冰,

    更著风和雨。                 犹有花枝俏。

    无意苦争春,                 俏也不争春,

    一任群芳妒。                 只把春来报。

    零落成泥碾作尘,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只有香如故。                 她在丛中笑。

    1.从题目《咏梅》可以看出这两首词都是      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是____   _ (2分)

    2.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读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请简析“反其意”指哪些方面?(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论语》中有不少为人处事的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从这句话看,我们高中生宜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宜交什么样的朋友?(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所给的上联,以诗歌《再别康桥》《雨巷》的思想内容对出下联,要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3分)

    上联:独立寒秋,毛泽东追忆峥嵘岁月

    下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冬日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2)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3)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