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  。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 “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孔子有句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论语·学而》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要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道便由此产生。

    若要闻道,先须自修,这当从“修境”入手,此即古时读书人求学之始。它分为三个层次:志于学、而立与不惑。志于学,便是自此开始,立志要把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这意味着人生目标的确定。意义在于:学术研究和道义探讨成为了人的终身事业,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此乃知识独立、士人独立的标志;士人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的君子儒。读书人从此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担道之士。

    所谓而立,个人政治身份得到肯定,有了自己的事业。此乃个人事业之起步期。试想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苦苦努力,达到了而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学业有成,事业确立,身份得到充分认可,理想看似越来越近,那么这个人应呈奋发有为、跃跃欲试、踌躇满志、锐气十足之态。这种状态尚远远不够,他的见识、修为、眼光、气度还不足以应对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所以,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再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动摇,对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现象,皆能泰然处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悟境”指个人修为之瓶颈期与突破期。虽说知天命是悟境,但并不意味着学习之终结,恰恰相反,这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孔子讲:“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既然“天命”是“天”给你下达的“命令”,是“天”规定的你的“使命”,于是你的人生经验给你的人生“定了位”。有了这个“位置”,你如果再“越位”“僭越”,或者放弃这个“位置”而“不到位”,则为“不仁”,就不是“君子”。“定了位”不等于“到了位”,你还得努力才能使自己“到位”,故“知天命”相当于人生事业的再出发点。唯有继续前行,才能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也就是证境——耳顺和从心所欲。

    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顺就是通达不违碍,入耳即入心。君子不固持自己的异义,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都不违于心、不逆于耳,能够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又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

    耳顺之后,便达至化境。儒家亦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各种不合礼法、不合规矩的欲望。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控制,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内外打通,社会的规矩即我自身的规矩,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生活信念,因而社会规矩对我而言,就不再是约束,反而是内外相证、从心所欲的试金石。这种“自由”是一种道德境界,是此心纯然天理的境界,是一种不去挑战世俗礼法的心理自在。因为此时,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体会从心所欲的自在。

    (有删改)

    1.下列对“而立”与“悟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刻苦努力,拥有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稳定的事业,只能算是个人的事业起步期。

    B.“悟境”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即“不怨天,不尤人”,积极立身于世,做所能做的事,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

    C.学业有成并继续修炼,能够对世间现象泰然处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能达到君子倡导的最高境界。

    D.“知天命”就是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并沿着奋斗目标努力研究学问,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即证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自我修养的总结,也是古代知识分子一生的奋斗目标。

    B.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纯然天理的思想境界,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内内外相证、从心所欲,不去挑战世俗礼法。

    C.读书人从“修境”入手,研究学术,探讨道义,重视道统与政统的区别,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进而达到“知识独立、士人独立”。

    D.读书人求学之始,应追求“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所谓担道之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读书人必须立志求学,一生认真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做好本职工作,尽其职责,成为君子。

    B.君子坚持一己的正确意见,不固持自己的异义,并能吸取他人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便达到了悟境。

    C.他人的意见在君子听来不违于心,不逆于耳,君子对别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对不正确的看法不予计较。

    D.儒家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合礼法的欲望,认为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与自我控制能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  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文字的每个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常人的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低层,①          ,然而有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它们能够捕食昆虫,如苍蝇、蚊子等,②                    ;有时它们甚至可以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又被称作食肉植物。自然界有不少食肉植物,③         ,可以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被动捕捉型食肉植物,以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来引诱昆虫,然后把它们囚禁起来,消化吸收;主动捕捉型食肉植物,则要通过自身的运动,将猎物捕获,再慢慢地消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新闻材料,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国搜法治7月19日 7时许,@京东发言人 微博正式发布了一封对王思聪的道歉信,该条微博随后又得到 @京东的转发。从道歉信内容来看,事情起源于京东第三方卖家私自泄露了王思聪的购物记录。对此,京东方面表示已经要求店铺删除了相关信息,并给予了处罚。同时承诺将进一步改进第三方卖家管理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1.请你拟写新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字以内)

    2.此新闻从侧面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字以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