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其他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车篷   笑靥   娇生惯养   形迹可疑

    B. 寒暄   烟霭   苦思冥想   毛骨悚然

    C. 脚踝   厮打   物富民丰   死而不僵

    D. 汲取   杜撰   膏腴之地   契而不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匆匆看了一眼红红的榜单,最上端醒目的“赵海”二字让他倍感振奋:原来高中的自己和初中一样优秀,可以同年而语。

    B. 钱明在那次考试失败后沸反盈天,哭得歇斯底里,然而他却不能痛定思痛有所转变,很快就恢复到以前手机不离手的状态。

    C. 上课时,一遇到老师提问,孙刚就立刻敛声屏气,身体也一动不动,可是在周老师的火眼金睛之下,他的“辛苦”都白费了。

    D. 李华谨守“学贵有疑”的信条,近来课下常与同学们探讨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态度终于换来了这次测验成绩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童年的两件小趣事,加来道雄更加理解眼前的世界了,从而引导他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B.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上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现在应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

    C. 这颗被一些科学家猜想有人居住的行星只不过有一丁点的岩石和金属而已,它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

    D. 勇气就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老人与海》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依序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选项是

    (1)近自海外旅游归来,特选购当地名产一盒,敬希  

    (2)来访未晤,因不要事相商,明早十时再趋拜,务请   为幸。

    (3)兹定于元旦十七日六时,敬备    ,恭候光临。

    A. 哂纳  赐见  菲酌   B. 拜收   稍待   嘉礼

    C. 笑纳  曲留  华筵   D. 惠存   恭候  贺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 ④②①⑤③   B. ⑤②①③④   C. ④⑤①③②   D. ⑤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题,

    小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善于用典,下列关于其典故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诗颈联化用了牛郎织女的古老传说,先叙“此日”六军不发,赐死杨妃,又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嘲笑牵牛,誓不分离,两相对比,其意自明,笔致跳脱,蕴含丰富。

    B. 李诗尾联中“莫愁”源自南朝乐府歌辞,指婚姻美满的女子。诗人将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与普通百姓莫愁进行对比,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引人深思。

    C. 袁诗化用《长恨歌》《石壕吏》,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前者哀帝王爱情悲剧,考者叹百姓生离死别,对比鲜明,“莫唱”“泪比长生殿上多“更表明了作者的历史观。

    D. 袁诗“银河”一词也化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人间”二字将这个神话故事引入现实生活,写出了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争和徭役划出的“银河”,使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2.两首诗都是咏史之作,其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②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④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⑥此情可等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坏 、凶恶。

    B. 直不百步耳系              直:只是,不过。

    C. 数罟不入洿池              数:频繁,多次。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五十步笑百步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A.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是“尽心焉耳矣”,向孟子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然而他的施政措施实际上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已。

    B. 孟子采用了他擅长的比喻说理和“引君入瓮”的论辨方式,让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地跳进了孟子的圈套中,承认了自己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C. 孟子又运用“连锁推理”的形式,强调实行王道要解决百姓最基本的吃穿用等问题入手,然后逐步提高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进而解决精神文明问题。

    D. 最后,孟子描绘了一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对比鲜明的画面,进而尖锐地批评梁惠王以刀杀人却推责于凶器的行为,揭露其施政措施的实质。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选文描写林黛玉和王熙凤都用到“忙”字,请分析三个“忙”字透露出的人物性格。

    ①林黛玉“忙陪笑见礼”

    ②王熙凤“忙转悲为喜”

    ③王熙凤“忙携黛玉之手”

    2.王熙凤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试分析文中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多层意思。

    3.第②段中“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表明了她对王熙凤怎样的心理?

    4.有人认为,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描写“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你同意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四凶之才皆可用,尧之時,圣人在上,皆以其才任大位,而不敢露其不善之心。尧非不知其不善也伏则圣人亦不得而诛之及尧举舜于匹夫之中而诛之及尧举舜于匹夫之中而禅之位则是四人者始怀愤怨不平之心而显其恶故舜得以因其迹而诛窜之也。

    (《河南程氏遗书》)

    注:四凶:相传为尧舜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某地一所高中的118名高二学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作业,其中其中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此事被任课女教师Pelion发觉,她认为这些学生剽窃他人劳动果实,品质低下,将其成绩判决为零分,并警告有留级的危险。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老师屈从。而教师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学生、老师、家长和校方中任选一角度评论,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