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

    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                    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雅典娜的孩子》一书中记录道:“在雅典城邦建立伊始,所有的公民、无论男女都拥有选举权,他们的第一场选举便是选择雅典城的守护神,而雅典娜和波塞冬成为最受欢迎的两名候选人。当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妇女把票投给了女神雅典娜,男人们所推举的波塞冬最终遭到淘汰。男人们认为,既然雅典的女人们已经选择了一位女神作为守护神,那么妇女则不应该再享有选举权,有女神庇护的雅典女人们失去一种权利,是公平合理的事情。”此段描述(    )

    A.说明了雅典所有男性享有公民权           B.表达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C.反映了雅典是一个父权和夫权社会        D.推动了“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劳伦斯·厄恰德在《英格兰历史》中写道:“当查理一世的死讯在整个王国流传时,很多怀孕的妇女流产了,许多男男女女因心悸而病倒了,有些人忧郁地昏厥过去”,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C.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D.适应了任何一位英国国王都会受到国人尊敬的民众心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89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天猪教》 。从此开始了他历时10年之久的反洋教斗争。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    )

    A.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B.以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

    C.官员此举是为了愚昧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D.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    )

    A.五四运动非革命/ 五四运动是革命    

    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 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

    C.革命是暴力夺权/ 革命是和平请愿    

    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4年7月《新华日报》社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据此可知(    )

    A.中国共产党要仿行美国政治模式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C.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革命的根本目标一致   

    D.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仍是实现独立与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             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

    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             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蒋介石在1938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    ) 

    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②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④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与蒋介石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这令英国首相丘吉尔恼悔不已,他评价说:“英方与美方的会谈令人苦恼地被中国的事情搅乱了,总统很快就关起门来与(蒋)委员长会谈。结果,原本在开罗最次要的中国事务,竟占据了首要位置。”随后的《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全部归还中国被侵占的领土。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开始与美国平起平坐                 B.中国抗战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C.英国反对中美两国接近                   D.中国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一次战役的形势图,下列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    )

    A.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B.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D.战略决战中的淮海战役全面展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纲领过时”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以空想社会主义为理论来源,缺乏科学性

    B.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工业革命后工业的大发展增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运行能力

    D.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的发展缺乏预判性,需要与时俱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 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日本

    美国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英国、美国、美国                     B.美国、日本、美国

    C.英国、日本、美国                     D.美国、英国、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1)据材料一,“新型的共和国”创新的表现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10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的新兴力量大多肇始于得风气之先的南方或以南方为主。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同盟会在1905至1906年有统计的会员为976人,其中广东170人,湖南158人,四川130人,湖北125人,余为其他各省。江、浙、皖人数不著者,因三省主要为光复会活动地区。光复会不像兴中会、华兴会的人几乎全体加入同盟会,而它只有少数人陆续加人。从改良思潮的酝酿到改良派的形成固然起于南方,即后来的立宪运动也以南方为基地。如江浙的预备立宪公会,湖北的宪政筹备会,湖南的宪政公会,广东的自治会均是。两派的组织及其活动地区说明了它们的社会基础的同一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评材料中关于“倡导改良与革命的首要人物都出自南方”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