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D.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A. 实行代议制民主

    B. 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 主权在民的原则

    D. 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梁启超说:“昨日就专制,而今日已共和,如两船相接触,而绝无一楔子以行其间,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梁启超意在说明

    A. 共和体制不符合国情

    B. 政体变革需要过渡期

    C. 应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D. 应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共和观念风行                B.帝制基础尽除

    C. 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在中国代表团第一次进入联合国大楼的欢迎大会上说:“你们来我是反对的,但是你们来了,我表示欢迎。”这表明(  )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 消灭六国

    B. 制度创新

    C. 修筑长城

    D. 严刑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 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 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 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时间

    战前年平均

    1845年

    1851年

    1853年

    茶(万磅)

    5000

    8019

    9919

    10122

    丝(包)

    5000

    13220

    23040

    62896

    A. 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 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C.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 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A. 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

    B. 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

    C. 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

    D. 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5—1948年间,英国颁布和实施了《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这反映英国

    A. 优先发展煤炭工业   B.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C. 重视提高国有化程度   D.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摘自《大国地位的终结西欧诸神的毁灭——第二次大战前的大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一战后法国处置德国,建立安全体系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努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6年1月,邵力子在中华革民党创办的机关报——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邵力子立即在《民国日报》头版头条的突出位置上报道了这一消息,并到他当时任教的复旦大学宣讲。……邵力子于1919年5月5日在报馆里最先得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的消息,当天夜里编排好关于五四运动的新闻稿。同时,他主编的《觉悟》副刊,对马列主义在我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自朱顺佐《邵力子在建党前后的活动和贡献》

    材料二

    1922年邵力子出任国共合作性质的上海大学之副校长……1924年1月,邵力子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农秘书,积极地宣传新三民主义。

    ——摘自朱顺佐《试论邵力子对国共合作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邵力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邵力子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全球化时,创立了以下公式:

    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市场经济+自由贸易)

    这一公式表明,科技进步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影响国际经济的诸要素。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究。(说明:可以就自由贸易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了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宋代标志着独裁的增长,这在内藤对唐宋转型的阐释中是核心内容,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事实上没有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独裁应该受到谴责的观念为解决中国的落后问题提供了一个办法: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让别的国家来指导中国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中国早在我们之前就实现了我们当代西方人所重视的东西。

    ——摘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材料二

    与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这不是中国人的错,西方列强为主角的竞争和战争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形成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激化了中国的阶级和社会矛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自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表现,分析“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崐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三年(四八五)

    材料二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四年(四八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行三长制的作用有哪些?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