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回答:

    1.甲地的地理纬度是

    A.23°26′N  B. 66°34′N  C. 22°N  D. 90°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 22°  B. 44°  C. 11°  D.6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三峡工程与埃及阿斯旺工程图,完成:

    1.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发电的需要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三峡大坝年径流量远大于阿斯旺大坝的主要原因是

    A.三峡工程上游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上游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C.阿斯旺工程上游河段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回答:

    1.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abcd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dacb

    C、位于南半球的是bd

    D、位于北半球的是b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bc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

    1.该工业属于:

    A 原料指向型工业  B 动力指向型工业

    C 市场指向型工业  D 技术指向型工业

    2.其布局理想区域范围是:

    A  O-M       B  M-N        C  N-P         D  P-Q

    3.该工业空间费用曲线后来递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租上涨   B 市场近便    C 政策扶持   D 交通费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某平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并完成:

    1.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

    ①市场 ②劳动力 ③交通 ④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是

    ①花卉、乳牛、粮食  ②蔬菜、养鱼场、水果

    ③蔬菜、林业、养鸡场  ④花卉、养猪场、观赏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农业分布图

    材料三  下表为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056

    6838

    7360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420

    442

    460

    (1)试评价顺义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说明其主要意义。

    (3)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4)试从气候、地形、水源三方面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5)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

    (2)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将电视机组装厂迁移到了马来西亚,其生产属于产品发展阶段中的________阶段,其区位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比较甲、乙两类国家或地区在“成熟产品”阶段时生产与消费、产品进口与出口的关系。

    (4)分析该产品在“新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的主要区位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

    材料一  我国耕地面积变化表(单位:千公顷)

    年份

    全国耕地面积

    年内减少面积

    A

    B

    农业结构调整

    灾毁

    1999

    129,205.5

    394.6

    205.3

    134.7

    107.1

    2001

    127,615.8

    590.7

    163.7

    30.6

    108.3

    2003

    123,392.2

    2,237.3

    229.1

    50.4

    364.1

    2005

    122,082.7

    390.4

    138.7

    53.5

    12.3

    材料二  2005年,我国东、中、西部耕地面积分别净减少364.3万亩、50.6万亩、127.5万亩,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的67%、9%和24%。

    材料三  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分析判断:表中字母A和B分别所代表的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2)针对东部地区耕地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

    ●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一:2006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

    (1)说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结论:

    (3)指出华北地Ⅸ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