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对下列字音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载”意为“记在书报上”时读zǎi,所以“记载”“刊载”中的“载”都读zǎi。

    B.“翘”意为“一头向上仰起”时读qiào,所以“翘首”“翘起”中的“翘”都读qiào。

    C.“强”意为“硬要,迫使”时读qiǎnɡ,所以“强迫”“牵强附会”中的“强”都读qiǎnɡ。

    D.“和”意为“声音相应”时读hè,所以“应和”“随声附和”中的“和”都读h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亭子虽然如此敞,却没有一点寒气袭人的感觉。

    理【解析】
    轩,本义指古代有围棚而前顶较高的车。在句中形容亭子很高。

    B.当今娱乐圈中的一些歌手把作视为一夜成名的捷径。

    理【解析】
    炒,本义指把东西放在锅里搅拌着弄熟。在句中形容反复做夸大的宣传。

    C.苏辙早期的文章充满气,后来屡遭贬谪磨难,文笔才趋于沉静平和。

    理【解析】
    锐,本义指刀枪的锋刃快或尖。在句中形容文章内容扣人心弦。

    D.哈尔威巍然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理【解析】
    屹,本义指山势高耸。在句中形容哈尔威船长高大、沉稳的样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列句中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异同”偏指“异”的意思。

    B.《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中的“远近”偏指“远”的意思。

    C.《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往来”偏指“来”的意思。

    D.《送东阳马生序》“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中的“屈伸”偏指“伸”的意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入句子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   ,这里的云应当首屈一指:有时五色斑斓,千变万化,天空如展开一张图案新奇的锦毯;有时素净纯洁,似有若无,像神仙画家信手运笔,   ②  

    A.①论色彩丰富   ②轻轻抹在碧空之上 

    B.①论色彩丰富   ②悄悄抹在碧空之上

    C.①论色彩绚丽   ②轻轻抹在碧空之上

    D.①论色彩绚丽   ②悄悄抹在碧空之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对联横线处填入汉字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上联:世外桃源

    下联:人间仙境不复临

    A.①常 ②寻    B.①常 ②觅     C.①终 ②觅    D.①终 ②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根据下面情境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填入成语(俗语)、句子恰当的一项是(3分)

    2014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柏林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消除人们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他引用孔子名言“  ①  ”,既表明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处之道,又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指出日本的侵华暴行给中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并引用中国古训“  ②  ”,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演讲中,他不仅引用中国的谚语和典故,还提到歌德、莱布尼茨、莱辛以及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习主席借此表达的意思很清楚:  ③ 

    A.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吃一堑,长一智 ③我努力理解你们,也请你们这样做!

    B.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③我努力理解你们,也请你们这样做!

    C.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吃一堑,长一智 ③你们应像我一样,充分地理解对方!

    D.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③你们应像我一样,充分地理解对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共6分)

    一个人即使清贫、卑微,也不能没有梦想。梦想可以是辛弃疾《破阵子》中“了却君王天下事,      ” 的赤胆忠心,可以是陶渊明《饮酒》中“      ,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可以是李白前路受阻时“           ”的乐观展望,可以是杜甫登临泰山时“        ⑥   ”的雄心壮志。只要梦想存在,人生就没有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4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经典的神话英雄形象。作者赋予他多个名称,使其形象随着名称的变化逐步丰满。他在花果山称王时,被尊为“      ”,表现了追求美好的天性;在大闹天宫时,自称“齐天大圣”,宣扬了      的思想;在      时,得名“行者”,一路斩妖除魔,彰显了     的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填空(2分)

    ⑴《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的意思,《祖逖》“睿素无北伐之志”一句中“素”是“向来”的意思,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是     

    ⑵《陈涉世家》“以激怒其众”一句中“以”是“用来”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文中“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以”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⑵用讫再火令药熔

    3.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小雨入端午》,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8分)

    小雨入端午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④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⑤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⑥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⑧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⑨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⑩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⑪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⑫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

    1.本文结构精巧,如⑤⑥两段多处内容与后文相照应。结合文章,填写下面表格。(4分)

    ⑤⑥段内容

    后文相关内容

    描述丝线粽子的制作方法

    徐又芳用彩色线头缠出斑谰又精细的丝线粽子

    每个同学都想缠出特别的丝线粽子

    教室满地都是线头

    2.本文题为“小雨入端午”,文中两处写到小雨,除了交代自然环境,还与作者的心境有什么关联?(4分)

    3.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结合文章,说说作者“端午的情结”具体指什么。(3分)

    4.当年“我”送徐又芳丝线原本是善意的举动,为什么却对她造成了伤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从中获得的启示。(不超过150字)(7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和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

    北京地名的雅化

    一般来讲,北京的地名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理据的,即有新事物或事件作为命名或改名的依据。比如被老舍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街”的文津街,原为明清皇城西安门内重要通道,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保存的《四库全书》收藏进馆,故大街改称文津街。另一类是无理据的,即因民俗、语言等原因而引起的地名错误变化,这种变化后的地名我们很难看出命名的根据与理由。这两类地名的变化均与北京的山川地形、民族接触、移民现象、世俗文化、宗教观念、思想观念等有关。

    与这两类地名变化相连的是地名的雅化现象。地名的雅化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新地名取雅名。张燕来在《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中,通过对比明代和现代地名用词特点认为:现代北京地名注重避俗趋雅,一些具有书面色彩的语词大量出现在地名里。比如,明代地名单音节儿尾词较多,如安儿胡同、观儿胡同、罗儿胡同等;地理专名亦直接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如沙锅刘胡同、馓子王胡同、苏萝卜胡同等。与此相反,现代地名中儿尾词减少,地名使用雅词越来越多、俗词越来越少。

    二是把俗名或无分雅俗名改为雅名。最常见的是谐音改名,即由具象命名至抽象寓意。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忌讳字、俗白字、日常俗用字、含有不敬义的字、无分雅俗的普通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比如:把忌讳字的棺材胡同、臭水街、苦水井,改为光彩胡同、秀水街、福绥境;把俗白字的母猪胡同、猪市口、狗尾巴胡同,改为梅竹胡同、珠市口、高义伯胡同;把日常俗用字的驴市胡同、绳匠胡同、干鱼胡同,改为礼士胡同、丞相胡同、甘雨胡同;把有不敬义字的哑巴胡同、张秃子胡同、罗锅巷,改为雅宝胡同、长图治胡同、锣鼓巷;把无分雅俗的普通字的豆腐巷、佟府夹道、柏树胡同,改为多福巷、同福夹道、百顺胡同。还有因避俗而客观上起到雅化作用的,如豹房胡同改为报房胡同,“报房”一词不知何义,但因避免了“豹”字而显得雅化了。另外也有因重命名而雅化的现象,如改靶儿胡同为文丞相胡同,噶噶胡同改为协作胡同等,但重新命名的雅化地名不是太多。

    (摘自《北京日报》 有删改)

    【材料一】

    老北京大部分胡同名和巷子名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取名唯求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好称说,易区别。如扁担胡同、耳朵眼儿胡同是形容胡同的地形,羊肉胡同、劈柴胡同是来源于胡同内的产业,臭胡同、蝇子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则反映了小街窄巷的居住条件。这些地名代表着一段时期内市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了老百姓生存境况和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心态,有很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为北京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意趣。在地名雅化的大趋势下,这些地名随之变更,这虽与寻常人家的自尊心及图吉利的心态有关,但也使原来地名中的乡土风味随之消失,一些地名变成了不知何义的代号。诗人朱湘在散文《胡同》中写道:“那富于暗示力的劈柴胡同,被改作辟才胡同了;那有传说作背景的烂面胡同,被改作烂漫胡同了;那地方色彩浓厚的蝎子庙,被改作协资庙了。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惋惜。

    【材料二】

    当代北京的地名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文革”时期地名变更达到了高潮,很多有上百年历史的地名一夜之间被更改,大大小小的红旗大道、团结大院充斥北京城,让人晕头转向。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名又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竞标,三环路、四环路上都有以大企业名称命名的立交桥,严肃的地名成了“免费广告”。如今,新小区越来越多,小区名称也追求标新立异,“花苑”“山庄”令人目不暇接。市人大代表钱渊调查后表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一些富有京味文化特色的地名、胡同名正在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豪庭”“至尊官邸”之类奢华炫目的名称,还有一些社区冠以“加州”“格林”等洋名,使人不知身处何地。

    1.《北京地名的雅化》一文先分类介绍    ①    ,再概括说明    ②    ,最后具体说明    ③     。(3分)

    2.结合文章和材料一,举例说明老北京地名雅化的方式及原因。(3分)

    3.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北京在地名命名和变更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其不良影响。(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学会“放大美好”》,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学会“放大美好”

    李隆汉

    ①如今,流行这样一句口头禅: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毫无疑问,这句口头禅的作者是位哲人,他懂得能否高兴,左右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若总是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如同一片荒凉的沙漠,要来何用?只是,高兴不能伸手要,快乐不可向人讨,应该自己学会“放大美好”。“一件事往往有许多方面,如果你总是往坏的方面去想,那就是自己虐待自己。所以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烦恼、挫折和打击,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都要学会‘放大美好’,让自己的心境变得亮丽一些。只有这样,你才能过得比较高兴。”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寻找高兴的诀窍。

    ②“放大美好”,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据传孔老夫子游泰山,见到一位名为荣启的老者。此公衣衫褴褛,一根草绳胡乱缠在腰间,却且弹且唱,得意忘形。孔子问老者为何这般高兴,荣启答道:“许多好事让我高兴哩!天下万物,惟人为贵,我有幸为人,此是一乐。生而为人,男尊女卑,我有幸为男,此是二乐(此乐当然是不对的)。众生芸芸,多少人尚在襁褓中便短命早夭,而我又有幸活到如此高寿,此是三乐。”经多世事胸怀阔,            。这位老人尽管历尽生活的艰辛,但他仍然高高兴兴,这就是因为他学会了“放大美好”。

    ③与古人荣启相反,今天我们周围的一些人总在为一些小事牵肠挂肚,因几句闲话耿耿于怀,愁绪纷沓,忧思丛生,好像他们就是这世上最不幸的人似的。如此这般,其生活质量当然就难以恭维了。英国有句谚语:忧愁使猫丧生。英国人把猫看得很神秘,认为猫有9条命,可仍经不起忧愁折磨,何况人乎!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对事理的感悟还不如2500年前的古人荣启,岂不赧然?

    ④境由心造。说到底,高兴不过是一种感受而已。同一件事,从这个方面看是灾难,换一个角度变一种心态来看则未尝不值得高兴。“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多亏你的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的这段话启迪人们,即使有一千个理由哭泣,也要找出一万个理由微笑。

    ⑤上帝关闭了那扇门,必定会为我们敞开这扇窗。生活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懂得珍惜这种美好,而且还善于“放大美好”,那么,我们头上的每片叶子都会有阳光莅临,脚下的每寸土地都会有和谐生长。

    (有删改)

    【注释】①赧然:形容难为情的样子。

    1.作者为何提倡“放大美好”?(2分)

    2.结合文章,概括“放大美好”的具体方法。(4分)

    3.第②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2分)

    A.阅尽人生快乐多  B.历尽艰辛快乐多  C.阅尽人生眼界宽  D.历尽艰辛眼界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共50分)

    1.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进入初三第二学期,同学们都在为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进行着积极的准备。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同学们备战体育考试的情况。(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0字)

    2.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生活中,我们在对他人心存感激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怀揣梦想,感谢自己勤奋努力,感谢自己让自己健康快乐,感谢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感谢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自己的正视和尊重。感谢曾经的自己成就了现在的你,更要让将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请以“感谢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