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下列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些年来,石河子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热带水果,这是因为

    ①石河子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石河子市场需求的变化

    ③税收政策的变化       ④交通和冷藏条件的改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要素。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③②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差异性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不稳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 ⑨——海陆分布   B. ⑨——海陆位置

    C. ⑧——海陆分布   D. ⑧——地形

    2.下列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B. 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

    C. 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 植被以草原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 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 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D. 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与目前欧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最接近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各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历史条件   B. 教育水平   C. 经济水平   D. 自然条件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德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a、b、c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社会养老负担最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

    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A. 70%  鼓励生育   B. 60%  计划生育

    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1953年、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国家统计局)

    1.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据表判断1953—2010年中国

    A. 人口总数增长缓慢   B. 自然增长率增加

    C. 农村人口比重减少   D. 劳动力数量减少

    3.1982年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政治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 经济因素   D. 生态环境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环境人口容量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人口容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资源   B. 经济水平   C. 消费水平   D. 文化水平

    2.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 ①—住宅区   B. ②—港口码头

    C. ③—中心商务区   D. ④—城郊农业区

    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读图“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下列各题。

    1.①处常常形成商业区,主要是该处位于

    A. 市中心,交通便利

    B. 市中心,人口密度大

    C. 市中心,历史悠久

    D. 市中心,地租最高

    2.图中②处的地租为

    A. 大于300元/平方米

    B. 200~300元/平方米

    C. 小于100元/平方米

    D. 100~200元/平方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 万州、云阳   B. 上海、武汉   C. 长春、哈尔滨   D. 密云、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宜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A. 人口的素质不够高   B. 科学技术水平不够高

    C. 城市建设的经验不足   D. 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 绿地面积减少   B. 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C. 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D. 经济发展趋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是

    A. 住房紧张   B. 入学困难   C. 环境污染   D. 交通拥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的海南岛可以种植三季稻,黑龙江的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图“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污染统计数据”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甲乙两城市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甲城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出租车和私家车数量猛增;乙城市加强地面公交和地铁的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比重大于甲城市,但是存在着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重复的现象。

    (1)图中甲、乙两市道路网密度较大的是      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城市更大,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状况     城市更严重,造成该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          

    (2)资料中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

    (3)在城市公交中,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目的是                

    (4)为了合理发展城市交通,还百姓于畅通的道路、洁净的城市环境,请你根据甲、乙两城市的交通现状,献计献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于稼。”

    清朝,丝鱼业达到鼎盛。顺德一带,咸同后,田多变基塘,获利较丰。史称“广纱甲天下”,特别是“粤缎之质密而匀,真色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广蚕岁七熟,闰则八熟”。蚕丝质量好坏与桑叶质量和气候有很大关系。图8为桑基鱼塘分布及模式.

    (1)最初,基塘农业是被“逼”出来的,试分析该类农业出现之前不利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咸同后,田多变基塘”的原因。(6分)

    (3)试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的原因。(1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