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 题,选择题 23 题,连线题 4 题
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 题
  1.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首先过黄河,一下消灭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这里的“开始反攻”的军事行动是

    A. 解放南京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三大战役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大革命”的“大”的主要含义是

    A. 空前广阔的作战区域

    B. 向多个军阀势力进军

    C. 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

    D. 战争持续的时间较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3 题
  1. 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比如汤显祖、张耀祖、许敬宗、伍光宗等人名就深受某一制度的影响。该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朝的乐悬制度规定:宫悬,即四面都挂上编钟,此为王之特权;次之,为轩悬,即三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诸侯们的;再次为判悬,即二面挂上编钟,这是赐给大夫们享用的;特悬即一面挂上编钟,这则是赐给士享用的。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限制生活享受

    C. 倡导勤俭节约

    D. 推动文化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汉时期实行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

    B. 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时的失误

    C. 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是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的反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这一史料说明

    A. 当时郡的地位比县低

    B. 诸侯仍严格遵行分封制

    C. 中央集权制已经形成

    D. 下大夫地位较上大夫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四幅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相权消长的示意图,哪一幅是最准确的?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消除地方势力的威胁

    B. 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

    C. 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D. 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隋朝时,因避隋文帝父杨忠讳,“忠臣”改为“诚臣”,“中书令”改为“内书令”,“侍中”改为“侍内”,四川的“中江”改为“内江”;唐朝时,因避唐太宗讳,“李世勣”改名“李勣”,“民部”改为“户部”。这些现象说明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A. 皇权至上

    B. 皇位世袭

    C. 皇帝独尊

    D. 统领百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对北宋初期政治措施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 吸取了前朝历史教训

    B. 成为北宋灭亡的隐患

    C. 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所示为清初设立的中央机构。关于该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B. 使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机构简单,人员众多

    D. 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首席秘书。”这说明内阁的主要职责是

    A. 皇帝的侍从顾问

    B. 主持朝政大事

    C. 替皇帝批答奏章

    D. 管理六部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其中省会城市(或政府所在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该图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不足之处是

    A. 浓厚的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B. 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 未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杨秀清在给英国公使文翰的诰谕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这说明太平天国领袖

    A. 改变了传统的天朝大国观念

    B. 树立了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C. 摒弃了对西方侵略者的幻想

    D. 没有认清西方侵略者的本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甲午战争史专家许华指出,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们缺乏那个时代所必需的海权意识,没有为争夺海权而积极发展海军的意识,而是企图将一个产生并服务于资本主义的新军种纳入封建主义的陈腐轨道,企图用代表和体现着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坚船利炮去维护和拯救已经濒临死亡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他意在指出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原因是

    A. 中华缺乏海权思想

    B. 海军缺乏战斗力

    C. 资本主义尚未产生

    D. 李鸿章指挥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地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地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作者观后感中所提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应视之为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另一方面,站在中国国家即清朝的角度看,又应将其理解为针对列强的国家主义式的抵抗。”空缺处应填入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电视剧《无名者》片段(截图),据所学知识,该片段发生的时间是

    A. 1939年

    B. 1940年

    C. 1941年

    D. 1942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是一定历史时期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的反映。五四运动的诸多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意义的是

    A.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段话中的“起义”指的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九三○年六月,李立三说,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表明当时

    A. 农村革命根据地尚未开辟

    B. 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 他看到了工农力量的伟大

    D. 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读下表。从表中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特征是

    根据地名称

    主要创建者

    鄂豫皖根据地

    徐向前

    闽浙赣根据地

    方志敏

    赣南、闽西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

    湘赣根据地

    彭德怀

    湘鄂赣根据地

    滕代远

    湘鄂边根据地

    贺龙

    A. 位于几省交界处

    B. 靠近中心城市

    C. 主要分布在北方

    D. 交通十分便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记者斯坦因在《红色中国的挑战》写道:“第一,这里没有厌战情绪,只有开路先锋者的社会的坚持的战斗热情;第二,不依赖外来援助;……第四,延安的领袖了解国民党和国民党区域的情形,似乎比重庆了解延安及其区域要多。”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文写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十年内战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法

    ①代表和体现国家观点,反映史观的改变

    ②更能够体现东北军民对抗战的巨大付出

    ③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理解抗战的整个历史

    ④不是“重新发现”,而是“重新书写历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东汉童谣

    材料二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九品之法渐弊。遂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因用土断,复古乡举里选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杜佑《通典﹒选举典》

    材料三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在《国史新论》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项选官制度存在的弊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制度的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包含了诸多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古代到近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余联沅1894年8月26日《疆臣贻误大局历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二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白宫密报甲午战况时写道:“中国人中之最无智识而最愚笨者成为统治者。中国政府几乎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国军队中贪污吃空额、营私,盗窃公物,扣饷以为常……”翁同龢《甲午日记》载:平壤战役时,慈禧寿辰,令军机大臣五日内不看前线电报,陪看戏

    ——何成刚《甲午战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李鸿章说,中国是“以北洋一隅之力,抟倭人全国之师”。梁启超说得更为尖锐:“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毛泽东深刻指出:“抗战以前的中国不同于抗战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不同于中国一切历史时期的战争”;“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何雷《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对比思考——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材料一作者指责李鸿章的理由是什么?该理由是否属实?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清朝怎样的社会现状?对今天有何启示?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两场战争中的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材料一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一革命政权颁布的?请写出该文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材料二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