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8 题
  1. 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形成这个观点的依据是

    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

    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迟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不符合19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

    C.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科技飞速进步,飞机、坦克、新式枪炮等投入战争。其影响是①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②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③使“闪电战”成为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  ④直接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大战初期,美国在中立的政策下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但他与同盟国的贸易几乎等于零。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由于

    A.同盟国因物资储备比较丰富而很少购买外来物品

    B.协约国的海上封锁使得同盟国集团很难与美国进行贸易

    C.美国采取了倾斜向协约国的外贸政策

    D.美国与德国有深刻矛盾并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妥协有时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下列与此相吻合的是

    A.《巴黎和约》          B.《马关条约》

    C.《布列斯特和约》       D.《慕尼黑协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战中,对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一战不仅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使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大的改变。下图是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造成人力资源短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B.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使她们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

    C.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D.歧视妇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得到彻底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普遍兴起。这些反思从本质上反映出

    A.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B.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惧

    C.人类对友好的向往         D.人类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为使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自本条约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

    A.《布列斯特和约》           B.《四国条约》

    C.《慕尼黑协定》             D.《协约各国和参战国对德和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所示三个帝国在战争中都最终垮台

    B.主要反映欧洲战场东线的交战形势

    C.交战双方战后都被迫在战败的和约上签字

    D.战后该地区波兰获得独立,成为新生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国际联盟的成立是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种种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长期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一开始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权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做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

    A.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C.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2年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美、英、日在太平洋所属岛屿及属地上的防御工事和海军基地应保持现状,不得采取任何加强措施或建立新的海军基地和要塞。这一规定

    ①使日本在后来实施南进战略时拥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②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③暂时缓和了美、英、日等列强之间的矛盾

    ④使美国成功拆散了英国与日本的同盟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A.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A. 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B.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A.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C.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D.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慕尼黑协定产生的影响是

    ①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②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

    ③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④波兰对德国丧失了感情,致使波兰迅速灭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希特勒企图迷惑“凡尔赛诸国”

    B.以此为幌子建立了三国轴心同盟

    C.决定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实质是准备发动战争,夺取世界领导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作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林,1917年1月19日,德国外交大臣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密令:2月初我们将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尽管如此,我们仍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们将在下列基础上与墨西哥结成同盟:我们将一起发动战争并一起走向和平…相信墨西哥一直想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的领土。

    材料二:美国在欧洲受挫,但它的扩张势头有增无减,它的目光自然转向世界其他地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英俄矛盾一度是主要矛盾,战后美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了。1919年11月,略奇等美国参议员公开声明,其要点是“中国不已本国领土或沿海之无论何处,割让或租借于无论何国”。 “中国赞同所称门户开放主义,并实行中华民国各地方,无有例外”。中国代表的表态得到美国的赞许。

    材料三: 漫画《坍塌的桥》

    材料四: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一本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会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于1917年卷入战争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山东问题的变化的原因(4分)

    (3)材料三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空缺”产生什么影响?(6分)

    (4)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各有不同的理【解析】
    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四:(英国)于1935年6月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舰队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的主张有什么主要分歧?(4分)说明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纳粹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③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④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用四句话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并概括材料一关于二战的新观点。(5分)

    材料二:远东国境,根据斯大林的指令,已经用钢筋水泥加固,并且由勇敢的拥有优良装备的远东苏军和强有力的太平洋舰队守卫着。党以及政府除了完成这种难于攻破的防卫态势外,还对远东地区的农业交通、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进行异乎寻常的开发。

    ——1936年11月11日苏联真理报社论《社会主义在东方的胜利》

    材料三:1935年5月,日本开始在中蒙边境不断向苏联进行大规模的挑衅。为了使日本陷入中国战场而无法北进苏联,苏联加强对华援助。……1941年4月13日,苏联为了避免同日本冲突,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是苏联又一次拿别国的领土与主权做交易,条约签订后,苏联对中国的秘密援助也在不断减少,并逐步趋于停滞。而且,苏联为了遵守条约,迟迟没有对日宣战。只是到1945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日本败局已定时,为了争取实现与英、美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对日作战的条件,苏联才对日宣战,与日本进行了20多天的正式战斗。

    ——《世界全史》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在远东地区作了哪些准备?(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从减少到最后停止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在二战中的行为。(3分)

    材料四: “9.11”事件发生后, 恐怖主义危害人类, 破坏和平的罪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共愤和反对。然而, 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 战火蔓延, 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 人们却屡屡错失良机, 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 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5)材料四中提到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和“痛苦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举两例说明这一最为惨烈的灾难前后, 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的? (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