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里伯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血与火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①海盗起步  ② 战争开路  ③正当的商业贸易 ④工业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 不 能 反 映  出  封 建  统治 的 阶 级 基 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①           B.②③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人口过剩产生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其中哪一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得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就要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可见抗美援朝这一决策主要着眼于

    A.打败美国侵略者,顺利解放台湾     B.武装保卫意识形态一致的邻邦

    C.大力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D.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在评论欧洲某一时期历史时,使用了“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30年代后期           B.40年代中期

    C.60年代中期            D.70年代初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结合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下列关于“三巨头”及其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讨论了处置德国的办法        ②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③都加快了世界大战的结束        ④都作出了建立国际联合组织的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有人认为“失业和贫穷通常是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两大灾难,但是今天,西欧和北美的千百万人也在深受这两大灾难之苦”,该观点意在揭示“今天”

    ①第三世界的失业和贫穷与发达国家有关

    ②发达国家应帮助第三世界解决失业和贫穷

    ③重大问题往往具有整体性、共通性的特点

    ④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时代主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2分)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对人的尊重,主张重民重人,法国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人权学说。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对中外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和欧洲、印度文化中的神学独断相比,中国文化显示了它的理性的一面。它没有把人的道德情感引导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莫测的境界,肯定正常情欲的合理性,强调对它的合理引导。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有两种根本自相矛盾的倾向,一方面它助长了科学的萌芽,一方面又使之受到损害。因为就前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就后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把注意力倾注于人类社会生活,而无视非人类的现象,只研究‘事’,而不研究‘物’。

    材料二:《论语》是孔子对弟子讲学的语录,反映了孔子思想。《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材料三:“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活泼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次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文章选编》

    材料四:如果说 18 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桂桔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学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 … … 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 … 中国人因此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修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在理论上为美国革命和法国以及欧洲和美洲的其他革命和改革做准备。《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某些立法原则在《拿破仑法典》中变为现实。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1)综合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说儒家思想重理性?(2 分)这种理性是怎样“助长了科学的萌芽”?(4 分)为什么儒家思想又损害科学的发展?(4 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陈独秀说“尊重孔教”是腐朽思想?(2 分)并论证“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主张的合理性。(4分)材料四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是指的什么标准?(2 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分析为什么说这个标准找到后才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4分)

    (3)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进行了重建?(6分)为什么说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是启蒙原则的法律化(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前期(618—756)所兴修的163项水利建设中,北方五道就有101项,占全数2/3,……其中河北河南二道就有74项,占全部北方水利建设项目2/3强。唐后期(757—907年唐亡)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以江南道为最多,竞占49项。与此同时,北方诸道的水利建设数字,骤然下降,河南道由前期的20项下降为7项。

    ——据邹逸麟《从唐代水利建设看与当时社会经济有关的两个问题》

    材料二   唐时淮北(今豫东、皖北和苏北的一部分)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更是成为首善之区,东京物流主要依赖汴河——淮水联运,推动了本地区水运发展,进而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些景象从南宋之后便不复存在。宋、金、元的争战几乎以此地区为前线,而黄河决口改道泛滥更是严重破坏了土壤、水文和地貌等自然生态环境,淮河河床抬高,导致淮河流域十年九灾(旱、涝、蝗)。此外,连年的农民起义很少不发源于淮北地区。

    ——摘编自吴海涛《淮北的盛衰:成因的历史考察》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水利建设有哪些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所反映的社会状况。(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历史上淮北地区逐渐由盛转衰的原因。(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