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作文题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段材料蕴含的道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与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选项中,多音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压轴/车轴扎营/包扎躯壳/甲壳关卡/卡壳

    B.供应/供奉颤栗/颤抖青苔/舌苔姓葛/瓜葛

    C.重创/惩创露骨/露面兴致/兴奋雇佣/佣金

    D.靡费/奢靡连累/累及仿佛/佛祖裨将/裨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马江平逃跑时轻装简从,但细心的检察官还是找到了蛛丝马迹。

    B.我们这个时代的变革如此之大,发展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身处其中都目不暇接,难以把握和理解。

    C.“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就某些城市以邻为壑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认为将垃圾倾倒到农村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影响了农民的生活。

    D.市人事局招聘干部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节油型的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我国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D.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抚慰你的喜怒哀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5分)

    近年,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保健技法迅速蹿红,成为许多中医诊所、门诊甚至洗浴中心、减肥机构推出的服务亮点,随之而来的纠纷也日渐增多。

    据报道,赵女士因在按摩馆接受针灸理疗而导致胸闷、背疼,被诊断为50%气胸。事后找按摩馆理论,但老板已逃之夭夭。宋先生在一洗浴中心拔火罐理疗时二度灼伤。事后,该洗浴中心却否认宋先生在其处拔过火罐。一系列事实说明,当前中医保健行业规范缺失,保健机构的界定标准模糊,从业人员资质缺乏统一规范。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下例讲一幽默故事。要求:动物要改换,对话的句式要近似。(5分)

    示例:熊猫问超市门口站着的袋鼠:“怎么不进去啊?”

    “保安不让进,他们说商场规定要先存包。”

    答: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下面的材料融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4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雅文化和俗文化

    ①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②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③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④文化的根本性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⑤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⑥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1.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2.对画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在”指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俗。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已经对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山村 申弓

    小山村,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小鸟啁啾,晚有山雾缭绕。虽然远离都会,缺乏城里的物质文明,可那儿的人却也一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小山村有一个卫生室,卫生室的主人是个中年汉子,叫什么来着,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手绝技,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了他,已是第四代了。

    医生的拿手技术是治疗各种疼痛,几代人都有着极好的口碑,为人解痛,不图不取,一家人始终住在那座低矮小瓦房里。不过小瓦房也没什么不好,小村人也全都是住这种小瓦房的。

    卫生室也附设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这样一来,小小的卫生室就门庭若市了。

    不管怎样,医生总是有条不紊地工作,他在门口设个排队处,那排队方式竟也独特,每人一块瓦片,或方形或矩形或不规则形,上面也用瓦片写着一个号。瓦片作笔,瓦片作纸,写出的号码倒也清晰可辨。每次进来一个人,只要你拿出瓦片,那号码是不会错的,依次不乱。来的都是本村本乡的,再急也得排队,除非别人主动让你,否则还真不好意思往前插队。

    医生的瓦片,成了小山村的规则,换到其他场合,人多了,村人也就提议,用瓦片,那就是排队了。

    这方法挺好,这些年坚持下来,没有争执,没有矛盾,小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肚吃饭,病痛抓药,没有些丝的紊乱。

    时代在发展。到了近年,小山村也通了公路。这天来了辆小轿车,贼黑贼黑的,一直开到了卫生室门口。车里下来一个年轻人,再转到右边的门旁,扶出另外一个人。被扶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男人,看他一手支着腰胯,一定是痛得不轻。医生正在给村人看病。门外集着一堆手拿瓦片的村人。来人自然没有瓦片。坐在最外边的黎三朝那小车看了一眼,是来看病的吗?

    是啊,不来看病跑这里干什么?

    是的,不看病来这里干什么!说得平常,可村人都不大喜欢这种大大咧咧的样子。黎三随手递给他一块瓦片。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伸过去,不由你不抽。一口喷出来的白烟,使得整屋都香了起来。医生说,是啥烟,这么香?

    香吗?那就留你慢慢抽。那人将那包烟放到了桌子上。告诉你,大中华,3元5角一根。

    啊?那可不敢要你的哟。

    那什么,我们路远,先帮个忙,让我们看吧。医生稍作为难地看了看外边手持瓦片的村人。村人见来人也不多,就一个,也就默许了。

    大概一刻钟,看好了,那人将一张大钱留在桌上,说,够了吗?

    要不了这么多,我找你。

    不用找了。说着便扶起男人往外走。外人走了,瓦片又恢复了正常。

    过了几天,那车那人又来了。照样是不用瓦片,照样留下一包好烟,照样先看,照样是给了一张大钱。只是在走时,问医生要了这里的电话号码。

    以后的日子,好几天没见那人那车来了。这天有人跑来叫医生到大队部去接电话。医生停下来,出了去。好一会儿才回来,跟村人说,真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到城里一趟,明天回来。说着收拾东西,匆匆出门了。村人便只好将手里的瓦片放下,反正也没啥大病,明天就明天吧。

    到了第二天,医生真的回来了,还是那辆贼黑贼黑的小车送回来的。于是瓦片又派上了用场了。大概又过了十来天,那辆贼黑贼黑的车又来了,是那个开车的单独来的。医生看看手拿瓦片的村人,虽然眼里掠过了一丝的内疚,还是上了那车一溜烟地走了。从此,医生十天半月也没回来一次,回来也是匆匆地小住一夜,第二天又走了。村人也再不用瓦片了。

    半年之后,小山村里出现了一幢小洋楼,那是医生家的。

    小洋楼面对小瓦房,鹤立鸡群,自成风景,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

    1.小说中“瓦片”有何作用?(6分)

    2.本篇小说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树绿,水清;开门见山,山路弯弯;早有小鸟啁啾,晚有山雾缭绕。(3分)

    (2)他却不要,挤到前面,先是掏出烟,顺手抽出一根,塞到医生嘴上,随手打着火机递过去,不由你不抽。(3分)

    3.对比手法是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试举两例加以分析。(6分)

    4.文章结尾说:“只是村人每每路过,那眼睛总是斜视的。”你对村人斜视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蓝玉,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妇弟也。初隶遇春帐下,临敌勇敢,所向皆捷。遇春称于太祖。

    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次通州。闻元兵有屯庆州者,玉乘大雪,帅轻骑袭破之,杀平章果来,禽其子不兰溪还。会大军进至金山,纳哈出遣使诣大将军营纳欸,玉往受降。纳哈出以数百骑至,玉大喜,饮以酒。纳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请服此而饮。”纳哈出不肯服,玉亦不饮。争让久之,纳哈出覆酒于地,顾其下咄咄语,将脱去。郑国公常茂在坐,直前砍伤之,都督耿忠拥以见胜。其众惊溃,遣降将观童谕降之。还至亦迷河,悉降其余众。会冯胜有罪,收大将军印,命玉行总兵官事,寻即军中拜玉为大将军,移屯蓟州。

    时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嗣立,扰塞上。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出大宁,至庆州,谍知元主在捕鱼儿海,问道兼程,进至百眼井。去海四十里,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玉曰:“然。”令军士穴地而爨,毋见烟火。乘夜至海南,敌营尚在海东北八十余里。玉令弼为前锋,疾驰薄其营。敌谓我军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设备。又大风扬沙,昼晦。军行,敌无所觉。猝至前,大惊。迎战,败之。杀太尉蛮子等,降其众。

    玉长身赤面,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玉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初,帝欲封玉梁国公,以过改为凉,仍镌其过于券。玉犹不悛,侍宴语傲慢。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谯让。西征还,命为太子太傅。玉不乐居宋、颍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

    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珊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具,族诛之。

    (《明史?卷一三二》)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通州次:驻扎

    B.疾驰其营薄:迫近

    C.尝占东昌民田,御史问按:巡视

    D.玉犹不,侍宴语傲慢悛:悔改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遇春数称太祖而君幸赵王

    B.都督耿忠拥见胜举匏樽相属

    C.帝闻不乐臣壮也,犹不如人

    D.还至亦迷河,悉降余众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蓝玉随大将军冯胜出兵征讨纳哈出,杀败元军,立下战功。后冯胜有罪,朝廷命蓝玉执掌总兵官职务,继而取代冯胜成为大将军。

    B.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前往捕鱼儿海征元。一开始未能发现敌踪,准备回师,后听取王弼建议,隐匿行踪,冒着大风沙进军,终于击败元军。

    C.蓝玉屡有战功,太祖待他很优厚。他渐渐骄纵放肆,在北上征讨元军途中,因喜峰关关吏未能及时开门,他纵容士兵破门而入。

    D.蓝玉颇有将才,英勇杀敌,屡立战功,但又矜功自伐,骄蹇横暴,我行我素。太祖多次不悦,蓝玉最终被告谋反而遭灭族。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纳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请服此而饮。”(3分)

    (2)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4分)

    (3)在军擅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帝数谯让。(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5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3.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4.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5.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7.春水碧于天,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8.歌台暧响,春光融融;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