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填空题 10 题,选择题 6 题,作图题 3 题,计算题 1 题,实验题 5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填空题 共 10 题
  1.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后来常用该成语来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图所示.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事表明         可以传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     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视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甲、丁   B.丙、丁   C.乙、丙   D.甲、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夏用如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虚像

    B.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D.平静的湖面映出蓝天白云,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3 题
  1. 如图所示,鱼缸侧壁有一平面镜,画出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和该反射光线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和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5 题
  1.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竖直纸板可沿虚线折叠.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图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节.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烛焰距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放一玻璃板按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

    (1)小明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都不能与放在玻璃板前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    

    (2)上述问题解决后,小明也顺利完成了实验,在这个实验中,用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光的特点,便于    

    (3)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