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毫无疑问,《西游记》是佛教文本。其本事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法的历史事件,并以佛教“原罪——消业——解脱”的教义体系为基本情节模式,宗教倾向上虽然佛道并举,但“重佛轻道”更为明显,因而在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字里行间洋溢佛光禅意。但是,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脱离了佛教轨道,最终被道教徒攘夺。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直接导致佛教徒主动疏远、拒绝,放弃《西游记》这块本属佛教的阵地。而且,“圣僧出世”的故事,对佛教徒打击最大,但却完全符合道教的教义,成为《西游记》道教化的重要一环。

    因为《西游记》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唐僧形象被矮化和丑化。在神魔精魅世界中,唐僧作为凡人最为愚昧、软弱,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无量神通相比,作为师父的唐僧黯然失色,从形象到性格几乎乏善可陈。对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伟人做如此颠覆性的“异化”,引起佛教徒的强烈反感。这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完全不一样,“神魔”这一载体形式对于“唐僧取经”定型、传播的是非功过,值得研究。

    相对于佛教徒的主动退让,道教徒却对《西游记》充满热情,他们从一些故事情节和文字中看到了客观存在的道教内容,于是大肆阐发,甚至不惜恶意增删、篡改,做道教化“误读”,最终将《西游记》拉入道教的彀中。

    《西游记》的道教化“误读”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时有“奉道弟子”汪澹漪,倾尽全力,将《西游记》评点、篡改为《西游证道书》。为了实现《西游记》道教化目的,汪澹漪不择手段。除了在文本中充塞大量道教内容之外,还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宋元之交全真教道祖邱处机;又附录一篇《长春真君传》,歌颂邱处机历时四载远赴雪山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并以此暗喻唐玄奘大师西行壮举;再编撰一篇《玄奘大师行状》,揭示《西游记》之原型。应该承认,汪澹漪不愧为一个高明的图书包装策划师,从此,《西游证道书》大行其道,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后来流行的《西游记》文本,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正旨》都是脱胎自《西游证道书》的道教评本。

    道教徒怎么会如此看重和觊觎一部佛家稗说呢? 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夺《西游记》并非偶然。在中国宗教史上,佛道两教多有缠夹,其关系可概括为共存、互渗、竞赛和论争。道教教义芜杂,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成仙无可证实,尤其“老子化胡”一说荒诞不经,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历史上佛道论衡的总体趋势是佛胜道负。清代,随着外来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崛起,道教日显衰落,失去主导地位。再者,明清之际,实学昌盛,西风东渐。在这一社会文化大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危机,急于将自家思想回归正统,以及对其内部各种旁门邪说进行清理、批判。

    凡此可见,从汪澹漪开始,道教徒一直坚持对《西游记》做道教化“误读”,直至它花落道家。 

    (选自竺洪波 《<西游记>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的字里行间充盈佛光禅意,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侧重佛家,而且在宗教倾向上“佛道并举”的特点更为明显。

    B.在《西游记》神魔精魅的世界中,唐僧被矮化、丑化。佛教徒对这位文化伟人被如此颠覆性“异化”有强烈抵触情绪。

    C.汪澹漪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全真教道祖邱处机,歌颂他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都是为了使《西游记》道教化。

    D.《西游记》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被道教化“误读”,许多道教徒对其大肆阐发,恶意修改,最终将其拉入道教范围。

    2.下列不属于道教攘夺《西游记》的原因的一项是

    A.从中国宗教史来看,佛道两教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纠缠,这种纠缠关系可以概括为互相渗透、竞争、论辩和共存。

    B.道教教义杂乱,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有的内容不能使人信服,导致历史上两教的论衡呈现佛胜道负的总体趋势。

    C.明清之际,实学发展兴旺,西方文化等流入中国。清代,外来和民间宗教崛起,道教渐渐衰落,失去主导地位。

    D.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的危机,着急让自家思想回到正统的轨道上,并想使其内部变得纯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这块佛教阵地被佛教徒主动放弃,直接原因是其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

    B.《西游证道书》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是从汪澹漪对《西游记》不择手段的评点、篡改,进行一系列的包装策划开始的。

    C.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是《西游记》故事区别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得以定型、传播的主要原因。

    D.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看重和觊觎《西游记》是有其必然性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善笑哲人伏尔泰

    日后成为“伏尔泰”的这个孩子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他七岁丧母,身躯羸弱瘦小,常露淘气的笑容,是一个有特殊的好学精神的小精灵。

    十七岁时他表达了要做文人的意向。他的父亲以为这是不大体面的职业,逼着他进入一家法律事务所。这个年轻人在那里的成绩一塌糊涂,旋被派往荷兰服务于外交界,后被遣送回国。他还是要从事写作。他的父亲想用剥夺他继承权的方法来挽回。十年后,年轻的“伏尔泰先生”名震一时。

    他的成功是受了检查人员之赐。他们几乎禁止了他所有的著作。他的戏剧往往上演到了第三晚即遭禁止,结果是巴黎的时髦人物在开始上演之夜,便把剧院挤得满满的。他们还把剧中的警句背诵下来。他的著作像一些地下组织的宣传小册那样流传着,在外国也有人热烈地阅读。伏尔泰的戏剧与荒诞不经的小说,其背景都设在诡怪的外国,但是每个人都了解其中影射政治的意义,都会笑得前仰后合。笑声乃是政府所不能扑灭的火焰,于是伏尔泰被关进了巴斯提尔监狱。

    伏尔泰的短处很多。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好争论。在困境中,他会扯漫天大谎以图苟免;遇到真正危险,他会拔腿就跑。但是他具有一些重要的道德观念:他把人当作一个自由的行为者,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把人的良心作为裁判的权威。

    伏尔泰的朋友很难知道他又搬到哪里,因为他时常被迫隐藏。检查人员常把他的一部新著当众焚毁。借着那熊熊的火光,全欧洲的人都可以完全了解伏尔泰对于军事首要、帝王神权论以及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抱有什么样的想法。

    伏尔泰的暮年应该是宁静的。但是他的最酷烈的战斗尚未到来。1762年,在土鲁斯有一个年轻人在一个店铺里被人吊死了。据说他是一个想要变成天主教徒的基督新教徒,他的父亲吉恩·卡拉是一个孱弱温和的老人,竟把他强壮年轻的儿子吊死了。卡拉在严刑之下亦未招供,卒被处死。

    伏尔泰对于此案极为注意,便开始揭发英国以外几乎每一个国家当时刑法的可怕性:没有陪审团;被告不得有辩护人;有利被告的证据不予接受;原告得秘密提供证词;审判官可以执行检察官的职务。还有,伏尔泰发觉,大部分的刑法是不成文法,只存在于司法人员的心里,怎么最便于定义便怎样“解释”。

    伏尔泰以他全部的伟大影响力与财势,采取行动了。他说整整有三年之久,他几乎觉得不该分出时间去微笑一下。他要求重新审理卡拉一案。国王终于不得不向激动的民众屈服,检讨全案。死囚被宣告为无罪。这一案件推动了政府忽略了八百年的刑法改革。

    这位老人深爱自己的国家,渴望死前能再见一面他所喜爱的巴黎。1778年2月的一天,一位法国的海关职员拦住了一辆马车,查看里面有无应该纳税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里面发出了一阵虚弱老迈的咯咯笑声,“除了我自己之外,没有私货。”

    巴黎发狂一般地欢迎他。好多年来一直拒绝他反而接受传统庸才的国家学院,现在向他伸手欢迎。法兰西剧院的全体演员站在台阶上欢迎这位戏剧作者。他的新戏在上演之际,如雷的掌声一直到戏演完都没停。5月,一连串的庆祝把这位八十三岁的老人送上了死床。

    教会当局拒绝为他举行葬仪,但是向暴君挣扎的法兰西终于追随了这位曾经高呼过“人民,起来!打断你们的枷锁!”的人。1791年,革命达到了高潮,伏尔泰的遗体被运回了巴黎,在巴斯提尔监狱的废墟之上盛大陈列了一夜。有二十五万人在两列仪仗队中间挤过去瞻仰他的遗体,随后就将其运往安葬法国伟人的国家公墓。送葬的行列前进的时候,一面旗帜迎风招展,上面有这样的字句:

    他唤醒了人类,并且为我们铺下自由的道路。

    相关链接:

    ①“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拼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大多数人把这句名言当作是伏尔泰说的。其实这是一个替他写簿记的人创作的,用这样的一句话,把伏尔泰一生为思想自由而奋斗的过程概括无遗。“运用你们自己的思想!”他不断地鼓励他同时代的人。他是顽固时代的第一个现代人,把那时代变成了理性的时代。

    ②在卡拉案中,伏尔泰彻夜不眠地写文章攻击律师们、教会人士们、帝王们以及整个欧洲出版界,积极唤醒民众,要求重新审理卡拉一案。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伏尔泰年少丧母,这段悲惨的人生经历锻炼了他,他变得乐观开朗,“常露淘气笑容”,这段经历更使他能够毫不屈服坚强地面对将来的一切迫害。

    B.标题“善笑哲人伏尔泰”中的“善笑”可以指伏尔泰自己爱发笑,也暗示他的作品善于让人发笑,发笑的一个原因是人们已经懂得伏尔泰作品的锋芒所向。

    C.伏尔泰创作的精彩深刻的作品让他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他好与人争辩、常写文章批判别人,普通人对伏尔泰的态度是又敬又畏。   

    D.孱弱温和的老人吉恩·卡拉杀害了想要变成天主教徒的基督新教徒的儿子,这一惨剧激发了伏尔泰的义愤,他开始向宗教法庭宣战。

    E.教会当局拒绝为伏尔泰举行葬仪,但法兰西最终追随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人们被“唤醒”,正义自由的事业将获得人们的拥护。

    2.伏尔泰是怎样赢得推动刑法改革的胜利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这篇传记在介绍伏尔泰伟大功绩的时候,并没有隐瞒伏尔泰身上的“短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4.对结尾“他唤醒了人类,并且为我们铺下自由的道路”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伏尔泰在一生中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富豪。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才弱冠,率乡里弟子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佯不胜,偿以资,使伺贼。贼将害恭允,其子以告,因遁去。

    太平兴国中,以殿执掌广州市舶①。自南汉以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之。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二州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家。

    时沿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及行临江军,择骁卒乘轻舟伺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追海贼于通州境,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恭允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跟进,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③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弟子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②什邡令。

    《宋史·杨允恭传》

    ①市舶:对外贸易。②什邡:地名,在四川。③土人:当地人。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贼子孙相袭        相袭 :先后沿袭

    B.掩袭其首           掩袭:掩护袭击

    C.而军士舟楫不给     不给 :不能供给

    D.能以方略捕贼        方略:方法与谋略

    2.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B.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C.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D.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经过杨允恭的改革以后,江、浙所运的物品,到淮、泗就停下来,由淮、泗运送到京城,这个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供米达到六百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

    ②及行临江军,择骁卒乘轻舟伺江贼所止,夜发军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练习。

    卜算子

    吴潜①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抖擞长安车马尘②,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③,岁月闲中老。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

    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

    ②长安车马尘,借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

    ③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1.“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词?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全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蜀汉危急之时,内外臣子毫不懈怠、舍生忘死的原因是: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两句

    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3)《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广、楼阁高耸入云的句子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英雄好汉们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景不在了,他们最终只落得个       的结局,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②冬日里,寒风凛冽,雪花飘落,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山林里各种活跃的小动物都已        ,不见了踪影。

    ③生产在不断变革,社会在不停变化,一切固定的东西都       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也陈旧了,看待这个世界,眼光也自然不能一成不变。

    A.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B.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C.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D.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黑龙江旅游部门基于打造“避暑胜地”“冰雪之冠”等旅游形象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火山湿地”“大美雪乡”等几大特色旅游品牌。

    B.连环画即使市场衰微,一幅画也挣不了多少稿费,他仍踏踏实实地绘画,并自称“画匠”,要求自己像工匠一样专注和执着。

    C.有人宣称成立以实现“港独”为宗旨的组织,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触及了“一国两制”的底线。

    D.近日,人们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体密切关注山东疫苗事件, 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连续回应,澄清了相关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随着中国文学进入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                        

    ①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继承与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

    ②它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是既弯曲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

    ③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进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④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

    ⑤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

    ⑥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

    A.①③④②⑤⑥   B.③①④②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④②⑤①⑥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南方人爱吃馄饨,             ,这是地区饮食习惯差别之一例。馄饨和饺子都是用薄面裹馅,或蒸或煮而食,           。所不同者,馄饨的形状像中国护士的帽子,而饺子的形状却像半圆的月亮。其实,在早些时候,            ,也没有形状的差别,凡薄面裹馅的食物通称为“馄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两会”召开期间,“人民网”总会开展有关热点问题网民关注度的调查,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部分调查结果的统计表格,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年份

    位次热点问题    

    2015年

    2016年

    社会保障

    9

    1

    反腐倡廉

    2

    4

    医疗药品

    4

    3

    收入分配

    1

    2

    环境保护

    7

    7

    居民住房

    10

    6

    教育发展

    8

    5

    (1)与前一年相比,2016年网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哪些特点?(不得出现具体数

    字)

    (2)请根据所呈现出的特点向政府部门提出两条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学习射箭的人,手里经常拿着两支箭。 师父说:“初学时最好不要带两支,依仗着有第二支,心中就不太注重第一支。每次射箭时都不要有得失的念头,只想着一箭中的就好。”在师傅面前,虽然有两支箭,但不能忽视任何一支。懈怠之心,自己或许没有察觉,但是师父定然是知道的。

    这射箭的教训,放之万事皆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