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唐代的山水诗,和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南朝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那时的诗人足未涉黄河,身未登岱岳,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他们的山水诗,胸襟、气象、境界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到了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为诗人提供了写作山水诗的最好条件。许多诗人在其创作的准备期或旺盛期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他们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被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培育起来的这一代诗人,他们写起山水诗来,论胸襟、论气象、论境界,就远非南朝人所能相比的了。南朝的山水诗因为是在希企隐逸的风气中产生的,所以诗里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情趣。这种传统的隐逸思想在唐代的山水诗里虽然也有所流露,但除此之外,唐代的山水诗里更多了两种感情,这就是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生活的感情。正是这两种感情构成唐代山水诗思想内容方面的重要特点,使今天的读者讽诵之余仍然激动不已。洋溢在唐代山水诗里的那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那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仍然是我们的精神营养。

    从艺术上看,南朝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缺乏神韵。唐代山水诗脱离了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它们刻画山水,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的个性。自然山水成了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己的化身。“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人和大自然,情和景,契合交融达到化境。中国的山水诗到了唐代,才臻于完美、纯熟。

    五代以后,山水画渐趋成熟,至宋代遂蔚为大现。荆浩、关仝、董源、李成、范宽、米芾等一大批山水画家的涌现,培养了人们探索和欣赏自然美的兴趣,也刺激了用诗歌去再现自然美的欲望。如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秦观《泗州东城晚望》:“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然而宋代以后诗歌创作总的水平已无法和唐代相比,因而山水诗的成就也比唐代逊色。但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仍然有所创新。特别是用五七言绝句的形式,集中地绘出一片风景,创造一个意境,常有近似图画的效果。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山水诗的艺术脉络》
    1.下列对唐代山水诗“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原因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从外部环境上为诗人写作山水诗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B.唐代山水诗人屏弃了南朝山水诗中的隐逸风气,胸襟、气象、境界更加开阔。

    C.许多诗人通过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的漫游,经受了多姿多彩的山水的培育。

    D.唐代山水诗在思想内容上比南朝山水诗增加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从创作视野的角度看,南朝的山水诗人没有机会领略广袤的中原风光,所以在创作上受到很大局限。

    B.从诗人情感上看,唐代山水诗人比南朝山水诗人更加丰富,尤其是多了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C.从艺术表现上看,唐代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不讲究外在形体上的的描绘,而是致力于达到神似。

    D.从山水诗发展上看,宋代的山水诗虽然不及唐代,但在表达技巧、创作意境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山水诗里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与唐代的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B.南朝的山水诗虽然缺乏神韵,但没有这一时期的创作实践,很难说山水诗到唐代就臻于完美、纯熟。

    C.宋代山水诗描绘山水景物的技巧高于唐代山水诗,是因为宋代山水诗人是在用画家的眼光去欣赏山水。

    D.作者认为,宋代山水诗的成就从总体上看无法与唐代山水诗相比的原因,是宋代诗歌的总体创作水平不及唐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严歌苓: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

    金   涛

    从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

    “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得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严歌苓发现了很多她想象不到的东西:“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要给读者提供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故事,否则文学将走向死亡。有很多好的民间故事,作家不能把这些全撇开,还要去当乔伊斯、博尔赫斯,认为小说就应该高高在上。虽然那也是一种追求,但我希望文学不死,希望文学越来越多地获得它生命的土壤,就是大众。”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为了做到写作上的厚积薄发,严歌苓广泛阅读各种相关的书籍,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和素材,积极地探究写作的技巧。

    B.严歌苓十分敏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她认为作家应用最好的表达方式把故事讲好。对于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她从不苛责。

    C.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被改编成电影后,救赎的主题依然得到了保留,这能给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提供某种经验和借鉴。

    D.严歌苓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从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哪怕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或者发生在小村庄的故事。

    E.严歌苓热衷于写作,常为写作睡不着觉,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症。写作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使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

    (2)严歌苓是如何“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的?(6分)

    (3)严歌苓认为文学不能高高在上,请分析她这么说的原因。(6分)

    (4)文学离不开生活也离不开想象,生活和想象对文学创作意义很大。请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对此加以探究。(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①就学,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②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①髫龀(tiáo chèn): 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髫龀就学,阅不倦      耽:沉迷

    B.所从战死者十七八          骑:战马

    C.方槌牛士               享:犒赏

    D.金乡人谓为然,皆喜      信:真实
    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B.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C.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D.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他。

    B.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C.《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5分)

    (2)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听 筝   ( 柳中庸 )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筝,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2.诗歌后三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请简要分析。(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用心躁也”。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侧面烘托琵琶女音乐的巨大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注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琵(pá)    静(qiǎo)   养生死 (sàng)    庠序之教 

    B.间(fáng)   饿(piǎo)   罟洿池(cù)      宽洪大量

    C.槁(pù)    篱(fān)    度长大(xié)     瓮牖绳枢   

    D.视(kuī)   巡(qūn)    强有力(jìn)     拂反盈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长远看来,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__________ 的过程。

    ②不是说所有的书都不要序言,或者说所有的序言都___________。只是我觉得作序言的人,首先应该对得起读者,而不是作者;千万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

    ③北京男篮的外援马布里既是球队组织进攻的核心,又是头号得分手,对球员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北京队中有着_________的地位。

    A.循序渐进   不忍卒读    举重若轻     B.循序渐进   不堪卒读    举足轻重                    

    C.按部就班   不忍卒读    举足轻重     D.按部就班   不堪卒读    举重若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4月2日,缅甸总统特使、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专程来华,就缅甸军机炸弹造成中国边民伤亡的事件向中方表示致歉。

    B.“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显示了政府部门彻底治理因特殊历史时期带来的冤假错案问题的决心。

    C.2014年4月,第三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仪式在朱自清先生的家乡扬州举行,张炜、贺捷生、马未都、于坚、祝勇等五位作家获得殊荣。

    D.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在各方的僵持不下的争论中,在不断更新的动态中,虚实夹杂的消息不断传来,愈发扑朔迷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④②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3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所以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至柔至利,屈曲有致,既可润物无声,又能摧枯拉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合,便是宇宙无限的生机。当春风吹来的时候,      ;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人在山川的变化中,找到了自己情绪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因此     ,望水则情溢于水。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中学高二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5字。(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妈妈带着小儿子散步,她把兜里唯一的青橄榄递给儿子,小儿子放在嘴里一咬,满嘴苦涩,马上把青果吐出来,一会儿那苦涩竟渐渐化做一股清香,可惜小儿子再也寻不到那青果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