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缙绅(jìn)   头发蜷曲(juán)   赊账(shē)   咬文嚼字(jué)

    B. 拓片(tà)    载货三轮(zài)   蹙眉(cù)    人为刀俎(zǔ)

    C. 觇视(zhān)   树林阴翳 (yì)     列观(guān)   繁冗拖沓(tà)

    D. 逡巡(qūn)   残羹冷炙(zhì)   自诩(yǔ)    赠谥褒美 (y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今天的会议上,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赵教授一番话表达得体精当,冠冕堂皇地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B. 这种科学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C. 而你也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效应”。

    D.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课文文意,给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是永远不可能被克隆的。

    ①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②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例证。

    ③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

    ④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⑤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

    A. ④⑤③②①   B. ④②⑤③①   C. ③②①④⑤   D. ③①②⑤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下列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王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这句话用了夸张的手法,再次强化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境,表现他人性的善良。

    B. “格斯拉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里写格斯拉由靴匠职业兼及皮革,用皮革喻示诚实、执着的性格。

    C.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用比喻论证把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态度阐述通俗易懂。

    D.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里的 “丰富”“大度”都是贬词褒用的反语,亦庄亦谐,更加幽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是某小区关于停车位续费的通知,其中画线语句都有问题的一组是

    通  知

    尊敬的各位车主①: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物业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现在您的车位马上快要到期②,为保障小区车辆正常进出及有序停放,请抓紧到物业服务处办理车位管理费续缴手续③。办理时间5月5日截至④,否则,门卫将禁止你的车辆出入,务必执行!⑤

    具体事宜,可电话垂询⑥,电话号码:0518-622xxxx。

    学府小区物业服务处

    4月25日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

    B.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督责

    C.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           忽:快速

    D.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兴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流之远者                  而后人哀之

    B.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吾其还也

    C. 振之以威怒                  或脱身以逃

    D.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貌恭而不心服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魏徵“十思”的主要内容。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的“干戈”及“汗青”各借代指什么?

    (2)颔联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3)结合全诗内容,谈谈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荀子《劝学》)

    (2)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钉头磷磷,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人间如梦,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8)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请概述《红楼梦》中“焦大醉骂”的情节内容及其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在乡下

    法国·莫泊桑

    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蒂瓦什、瓦兰两户庄稼人为了养活各自的一群孩子,终年辛苦劳作。两家人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坐在那张用了__年的木桌子前,每人面前的盆子里盛着土豆、白菜、洋葱煮的汤。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对大家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这天父亲会留在饭桌上,迟迟不肯离开,一遍遍地说:“我不反对每天都这么吃。”

    八月里一天下午,一辆从城里来的马车停在茅屋前。一对年轻夫妇中的女人跳下车向孩子们跑去,她抱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沾满泥土的金色卷发。以后她每天都来,口袋里装满糖果和零钱。她是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

    一天早上,她丈夫和她一起下了车,径直走进了蒂瓦什家的茅屋。年轻女人说:“好心的人,我想把你们最小的男孩带走,我们想收养他。”农妇勃然大怒,站了起来。“你们要我把夏洛给卖了吗?不行!那简直太卑鄙了!”男的也表情严肃,不断点头,赞成妻子的话。乡下女人怒不可遏:“出去!给我出去!”

    德·于比埃尔太太固执地问:“那另外一个小的不是你们的吧?”蒂瓦什大伯回答:“不是,是邻居的。”

    瓦兰夫妇正在吃饭;饭桌上在他们两人中间放着一碟黄油,他们用刀子挑一点,十分节省地抹在面包片上,慢慢吃着。

    德·于比埃尔先生提出了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头。但是得知每月可以得到100法郎,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决心已有七八分动摇了。

    他们在苦恼中长时间沉默,犹豫不决。那庄稼汉问:“这1200法郎年金立字据吗?”得到肯定后,乡下女人说:“100法郎换孩子太少了,我们要120法郎。”

    已经急得跺脚的德·于比埃尔太太立刻答应了。村长和另一位邻居也很乐意当证人。年轻女人欢天喜地,像从铺子里买到一样喜爱的小玩意儿似的,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一声不响,也许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

    从此,蒂瓦什夫妇和邻居闹翻了。蒂瓦什大婶大骂他们无耻,有时候她抱着夏洛,炫耀地说:“我没有钱,可我不卖我的孩子!”

    一连好几年,她天天含沙射影地骂。到最后,蒂瓦什大婶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人们也以她为榜样,都说:“那条件可是非常吸引人的。蒂瓦什大婶真是个好母亲。”夏洛长到18岁了,他从小听惯了引人不断重复的话,也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高出一等,因为他没被卖掉。

    瓦兰夫妇靠着年金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

    夏洛21岁那年,一天早上,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两所茅草屋前。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搀扶着一位贵妇人走进了瓦兰的茅屋,就像是他自己的家一样。

    “你好,爸爸;你好,妈妈。”瓦兰夫妇不胜惊讶地站起来,这当儿,老头儿全身哆嗦着,但他用那从来没有失去过的平静声调说:“你回来啦?”好像一个月以前还见过他似的。

    他们相认以后,做父母的立刻领儿子见了村长,见了村长助理,见了教堂神父.见了小学教员。

    夏洛站在自己茅屋门口,望着他们走来走去。

    晚上吃饭的时候,夏洛对两个老人说:“你们一定是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

    母亲固执地回答:“我们不愿意出卖孩子。”

    那小伙子冷酷地说:“与其现在这样,还不如不生我。我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本来应该是那样子的。这件事我永远不会饶恕你们!”

    两个老人流着泪,一声不响。

    夏洛踩了一下脚,朝他父母嚷道:“土包子!”

    他消失在黑夜里。

    1.小说开头划线的部分,两家就餐场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梳理小说情节发展脉络。

    3.小说中夏洛这个人物形象塑造有何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请探究小说以“在乡下”为题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①从来文章都提倡简练,而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②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③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做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④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来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⑤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文章两次提到《水浒传》,有什么作用?

    3.结合第⑤内容,说说写作中如何真正用好简笔与繁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交流就是将别人想知道的和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告诉对方并回答对方不解的地方;相互沟通。进入高中将近一年了,很多同学不注意交流,尤其是学习上的交流,其理由总是很多,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认为“现在强调竞争,帮助别人的提法不现实。”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