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中的政治制度是(  )

    A.夏朝的王位世系制       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

    A.察举制度的实行        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 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每一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的会议,掌管财政、军事、外交、民政大权。”材料反映的这一改革(   )

    A.按照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以地区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

    C.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D.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这些规定说明(  )

    A.皇帝是国家权力的实际主宰者

    B.德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国家

    C.国会和首相没有权力

    D.宪法的颁布毫无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这实际上说明了英国(   )

    A、成为了“世界工厂”         B、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C、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D、最先完成了科技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1787年宪法》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   )

    A.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产物          B.都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C.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   D.都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当之无愧地排列在第一幅,主要是 (  )

    A.虎门销烟禁止了鸦片贸易

    B.林则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C.禁烟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贸易

    D.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吴玉章说:“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其主要依据是 (  )

    A.滋生皇帝的土壤被铲除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民主制度已经巩固          D.民主与科学得到普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建国初期形成的三大特色政治制度不包括 (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很显然的,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   )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

    ①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湾一小股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一国两制”构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  )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大国战略研究》一书中认为,虽然第三世界大国纷纷崛起,欧洲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日本开始对美国说“不”,但“单极世界的缺位,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便是多极世界,而表现出单极倾向与多极倾向(或者一体化和多极化)并存的复杂局面”。对当前世界格局理解正确的是(   )

    A.“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后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单极化

    D.美国已经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某班学生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历程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成果做成了展板。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古代中国中央机构的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唐朝和明朝相权的变化情况。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一种什么趋势?

    (3)上述材料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

    运动

    洪秀全

    沉重地打击了清

    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南昌起义

    周恩来

    贺龙

    新民主主义

    革命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