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转嫁战争负担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强化物资管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 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 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 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 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

    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

    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