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综合题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周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确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B.村社成员在井田制中的公田上集体耕作

    C.宗法制确立了经济、政治分配与继承制度

    D.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贵族死后墓葬制度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公元前

    A.2世纪早期

    B.2世纪晚期

    C.3世纪早期

    D.3世纪晚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③租佃关系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湖南某中学高三十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讨论,下列发言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

    D.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上述材料表明

    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

    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

    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对“你心目中,国内大人物,是哪几位”进行民意测验,其结果是: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孙中山遥遥领先的原因是

    A.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B.孙中山曾经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C.其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

    D.孙中山为人处事的风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抗日战争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个战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B.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是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0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4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