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3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作答。(7分)

    走进峰峦叠翠,洞壑通幽的清源山,你会发现有那么多的中国之“最”保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老君造像了。这个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虽然堪称“老子天下第一”,却丝毫没有“老于天下第一”的派头。他是那样超凡脱俗,那样和蔼可亲,那样淡泊宁静,有神仙气度却无神秘色彩。他甚至没有眼珠,却能让人看到shēn suì的目光。这位伟大的智者为什么竟然“有眼无珠”呢?也许是因为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言不辩。大智若愚B因此,“大视”即是“无视”。

    1.为文中加点字汪音,根据拼音写词语。(3分)

    峰峦   一     淡泊一      shēn suì

    2.在文段A、B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2分)

    A________  B________

    3.结合文意,你如何理解“大视无视”?(2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不可缺失。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了形象诠释,发人深省:《清兵卫与葫芦》中,父亲________ 扼杀了清兵卫超凡的审美能力;《风筝》中,“我”________压制了儿童游戏的天性;而《一厘米》中,普通的食堂女工陶影在孩子面前全力以赴塑造完美母亲的形象,她________令人肃然起敬;《小巷深处》中,卑微的盲母亲则以 ________,唤回了在虚荣中迷失了情感的养女,令人动容。(要求:前两处填事件,后两处填人物特点或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综合性学习(7分)

    学校组织了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搜集了如下资料,请你阅读分析后给出一个结论。(3分)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

    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

    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

    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结论:

    2.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题目。(4分)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________;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文内容,依照划线句,补充空缺内容(2分)

    ________

    ②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第__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12分)

    1.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5.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6.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8.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

    9.________,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10.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晏殊《浣溪沙》)

    1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________。________。(《庄子·秋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后面小题(18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其租入________    ②乡邻之生蹙________

    而献焉________    ④往往而死者相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专利三世矣    退而甘食土之有

    B.时献焉   余闻愈悲

    C.故为说   野语有

    D.告之帝   苛政猛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________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________

    5.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4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大小猫洞》,完成后面小题

    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

    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

    双方平等了。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写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小国,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既是外交访问,晏大使必非一个人。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这又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贵宾来到,大开中门迎接。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只在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不出状元,就不能开正门,无人走这“状元桥”。门的大小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不出状元。地方等级就低。

    现在的北京大学的大红门是原先的燕京大学修的,仿照“文庙”的格式。不过“状元桥”上走的人不限于状元,中门大开,人人可进了。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1.指出本文的论点。(3分)

    中心论点: ________

    第一分论点: ________

    第二分论点: ________

    2.分析文中有关门洞的两个故事,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作者为什么反复指出“这故事靠不住”?(3分)

    ________

    ②你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2分)

    ________

    ________

    3.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文看,本文属于驳论文。

    B.为了生动有趣,作者在大小猫洞的故事后又增加了大小国门的故事。

    C.为了层层推进,更深刻地揭示道理,作者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

    D.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作者借以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

    4.另选角度,解读以下寓言故事,写出新的寓意。(3分)

    一到冬天,蚂蚁就出来晒米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促织饿死了,作了蚂蚁的粮食。(选自《伊索寓言·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铁凝《一件小事》,完成后面小题(20分)

    ①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②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③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⑤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⑥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⑦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⑧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⑨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⑩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⑾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⑿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⒀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件小事”。(3分)

    ________

    2.从记叙顺序看,第④段划线部分属哪种顺序?这些介绍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________

    3.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⑤段的“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一句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

    ________

    4.为什么我在许多年后“飘飘然”和“忿忿然”时,眼前会“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4分)

    ________

    ________

    5.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我的邻居”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

    6.第⒀段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意,简述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骆驼祥子》(8分)

    20,祥子一生的全部奋斗和希望都系在 ________(3分)

    A、自己身上B,虎妞身上C, 曹先生身上D、小福子身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片断,回答问题(5分)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联系原著内容,你如何理解(甲)段划线语句?(2分)

    ________

    2.(甲)段写祥子意气风发,(乙)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述三件导致祥子萎靡不振的事。(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60分)

    题目:《 ________ 的心离幸福最近》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规范的记叙文;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级、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