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判断题 3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必须坚持的战略是(   )

    A. 西部大开发战略   B. 人才强国战略

    C. 科技强军战略   D. 科教兴国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 海军陆战队   B. 空降兵部队   C. 武警部队      D. 战略导弹部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哪两个事件有关?(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二大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1949—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示意图,促使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两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土壤慢慢生长起来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造成图中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一五计划的实行

    D.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这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这项制度指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保障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海峡两岸同胞对国共再次握手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待。2008年5月28日,国共两党领导人胡锦涛与吴伯雄举行了会谈,就促进两党关系改善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这次“胡吴会谈”

    ①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 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相往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70年代,美国急于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A. 美国在华有重大利益

    B. 中国采取不再敌视美国的政策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D. 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日趋冷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3 题
  1.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5年,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针对香港问题而创造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我们不是清政府。如果到时还不收回,就无法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交代。”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结合所学,指出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解决了材料二中的问题?该构想提出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什么?

    (4)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5)材料所示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但仍有破坏此现象的因素,请列举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障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之间最主要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材料四:“(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选自《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五:4月7日,美国联邦众议院通过所谓“2014年确认‘台湾关系法’与军舰移转法案”,要求政府应对台出售巡防舰。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中方要求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不要损害中美关系,不要让中美关系曲折发展。

    (1)在材料一中,当“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时,中国人民反击美国侵略行为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三体现了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材料四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有何重要的意义?

    (4)2014年,奥巴马在海牙会见习近平时重申,在台湾问题上美方的立场没有变化。那么,自两国建交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回答,影响“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对台军售”对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有什么危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