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填空题 1 题,实验题 1 题,计算题 5 题
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对下列各图蕴含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图甲的加速度—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图乙的位移—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受力平衡

    C.图丙的动能—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图丁的速度—时间图像说明该物体的合力随时间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细绳及轻质弹簧连接在轻滑轮两侧,物体A、B的质量都为m。现用手托着物体A使弹簧处于原长,细绳刚好竖直伸直,A与地面的距离为h,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放手后物体A下落,与地面即将接触时速度大小为v,此时物体B对地面恰好无压力。(设物体A落地后不反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mg/h

    B.A落地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h+mv2/2

    C.与地面即将接触时A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

    D.物体A落地后B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为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现将滑块轻放在皮带上,弹簧恰好处于自然长度且轴线水平。若在弹簧从自然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的过程中,滑块始终未与皮带达到共速,则在此过程中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情况是(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图线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 v-t 图象,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 v-t 图象,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7.5m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1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

    D.水平拉力对物体做功为1.2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绝缘轻杆两端固定带电小球A和B,轻杆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不考虑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初始时轻杆与电场线垂直(如图中实线位置),将杆向右平移的同时顺时针转过90°(如图中虚线位置),发现A、B两球电势能之和不变。根据图中给出的位置关系,可判断(    )

    A.A球一定带正电荷,B球一定带负电荷

    B.A、B两球带电量的绝对值之比qA∶qB=1∶2

    C.A球电势能一定增加

    D.电场力对A球和B球都不做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只蜗牛沿着葡萄枝从左向右缓慢爬行,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葡萄枝对蜗牛的弹力先减小后变大

    B.葡萄枝对蜗牛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变大

    C.葡萄枝对蜗牛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D.葡萄枝对蜗牛的作用力保持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为了迎接太空时代的到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计划:在2050年前建造成太空升降机,就是把长绳的一端搁置在地球的卫星上,另一端系住升降机,放开绳,升降机能到达地球上,科学家可以控制卫星上的电动机把升降机拉到卫星上。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自转周期为24h。某宇航员在地球表面测得体重为800N,他随升降机垂直地面上升,某时刻升降机加速度为10m/s2,方向竖直向上,这时此人再次测得体重为850N,忽略地球公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    )

    A.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

    B.可以求出此时宇航员的动能

    C.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距地面的高度

    D.如果把绳的一端搁置在同步卫星上,可知绳的长度至少有多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视机显像管主聚焦电场中的等势面。a、b、c、d为圆上的四个点,e为电场中心轴线上的一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c、d 四点电势不等,但电场强度相同

    B.若一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为0.6eV

    C.若一电子从e点沿中心轴线进入电场区域,将做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

    D.若一束电子从左侧平行于中心轴线进入电场区域,将会从右侧平行于中心轴线穿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6分)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

    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C.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E.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6分)如图,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相距6 m的两个振幅相等的振源A、B. 从0时刻起,A、B同时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图甲为A的振动图像,图乙为B的振动图像.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0.3 s时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 m

    B.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均为10 m/s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的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

    D.在0.9 s时,质点B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上

    E.两个波源振动的相位差为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

    E.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F.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6分)一个同学在研究小球自由落体运动时,用频闪照相连续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闪光周期为s,测得x1=7.68cm,x3=12.00cm,用上述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m/s2,图中x2约为________c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9分)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

    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下能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5 题
  1. (14分)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高为h的斜面体,斜面体的左侧有一固定障碍物Q,斜面体的左端与障碍物的距离为d。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置于斜面体的顶端,小物块恰好能在斜面体上与斜面体一起保持静止;现给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使斜面体和小物块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当斜面体到达障碍物与其碰撞后,斜面体立即停止,小物块水平抛出,最后落在障碍物的左侧p处(图中未画出),已知斜面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倾角为,重力加速度为g,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求:

    (1)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要使物块在地面上的落点p距障碍物Q最远,水平推力F为多大;

    (3)小物块在地面上的落点p距障碍物Q的最远距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分) 如图甲所示,长为l、相距为d的两块正对的平行金属板AB和CD与一电源相连(图中未画出电源),B、D为两板的右端点,两板间电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在金属板B、D端的右侧有一与金属板垂直放置的荧光屏MN,荧光屏距B、D端的距离为l,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电子以相同的初速度v0从极板左边中央沿平行极板的直线O1O2连续不断地射入。已知所有的电子均能够从金属板间射出,且每个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与电压变化的周期相等,忽略极板边缘处电场的影响,不计电子的重力以及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求

    (1)t=0和t=T/2时刻进入两板间的电子到达金属板B、D端界面时偏离O1O2的距离之比

    (2)两板间电压U0的最大值

    (3)电子在荧光屏上分布的最大范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9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均匀细U型试管,左侧管长 LOA=30 cm,右管足够长且管口开口,初始时左管内被水银封闭的空气柱长20 cm,气体温度为27°C,左右两管水银面等高.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 cmHg.现对左侧封闭气体加热,直至两侧水银面形成10 cm长的高度差.则此时气体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9分)如图所示为一玻璃砖,MN垂直NP,一束单色光从MN上的一点A进入玻璃砖后,又从NP上一点B进入空气中,已知入射角α和出射角β,则

    ①求玻璃的折射率.

    ②若已知,0≤α≤,求β的最小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9分)质量为M=6 kg的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质量为6 kg,停在B的左端。质量为1 kg的小球用长为0. 8 m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上,将轻绳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在最低点与A发生碰撞后反弹,反弹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0.2 m,物块与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使A、B达到共同速度前A不滑离木板,木板至少多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