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8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 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 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C.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 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

    C.草市设施齐全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工匠与机户之间关系紧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做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是真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中国产的土布质量粗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它将北京和天津两个举足轻重的城市连在了一起。下列有关中国近现代交通业发展演变的说法与天津有关的是

    A.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

    B.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C.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D.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重农抑商

    B.废农兴商

    C.抑农重商

    D.农商并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主要的影响

    A.增强了明清时的国力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C.导致了科学技术落后

    D.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邮票的使用可以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征。右侧大清国邮票如此使用,最能反映出

    A.列强控制中国邮政

    B.近代中国邮政起步

    C.政权转换之间应急

    D.社会生活方式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后西式服装传入,服装界出现了中西服饰并行不悖的特有景观。辛亥革命时期,有可能流行的服装是

    ①长袍马褂②西装③中山装④旗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李维清在《上海乡土志》中记载:“自通商以后,西人装设自来水管,导浦江之水而澄清之,乃激贮于高塔,以管分注于各处,居民便之。城内及南市之人,昔饮河水,污秽不堪,易致疾病,近亦遍装水管,居民饮濯称便,且有益卫生也。”此事发生在上海史上的哪一时段?

    A.16世纪中

    B.17世纪末

    C.18世纪末

    D.19世纪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分工、机器的应用以及某一新型动力的发明,被称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该新型动力指

    A.火力

    B.蒸汽

    C.电气

    D.核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分别是1784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1870年格拉姆制造的发电机,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关于这两项科技成果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使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

    B.都因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发明

    C.都促使了应用该技术的国家调整生产关系

    D.都产生于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的“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到17、18世纪,其殖民扩张活动更加剧烈,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6世纪掌握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交通咽喉的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路。根据相关知识回答:西班牙、葡萄牙热衷于开辟的精神动力是

    A.传播欧洲文明

    B.学习东方文化

    C.证明地圆学说

    D.传播天主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罗斯福就职演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发展工业生产,提高就业率

    B.整顿金融业,召募银行职员

    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拓展服务业,扩充服务人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8-1932年苏美相关工业经济指标

    对上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A、彰显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C、苏联的政府意志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D、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都出现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有关“混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

    B.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C.“福利国家”政策受到严重挫折

    D.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导致1929~1933年美国首先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有

    ①自由放任政策盛行②股票投机过度

    ③供求矛盾突出④贫富差距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前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此观点的核心是

    A.利用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合理手段

    B.价格降低是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

    C.加速流通是扩大市场的唯一措施

    D.扩大总量是加快生产的主要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列宁认识到:“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导致了这次“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所说的“航路已经开通”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全面推进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驭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戈尔巴乔夫的这一评价

    A.充分肯定了勃列日涅夫改革

    B.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C.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历史功绩

    D.是对自身改革深刻的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世纪初,在苏俄出现了美国人哈默办的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18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38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1)材料一认为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诱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这个主要诱因在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如何发展的?

    (2)材料二批评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对清代前期中国的消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发式服饰的纠结

    材料一  新世纪伊始,彼得大帝就发表有关服装改革的命令,要求放弃传统俄国宽松长袖的衣服,学习西欧紧身、体现身体轮廓的服装,从统一制服做起,彼得大帝开始了大规模改革。日本政府破天荒的宣布实行“散发脱刀令”,强制民众剔掉发髻,发布断发、易服、食肉等行政命令,并发布几十种文明开化小册子,以改革封建时代的风俗习惯,把社会生活的西方化推到极致。

    材料二  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学者余音评价说:“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材料三  清末新政期间,为了经武振军,清政府不得不用西法操练新军,并学习西方军队服制。练兵处“参酌成规,体察时势”,规定军服都用开襟式结以钮扣,其长齐两胯之圆轴骨为度。“凡制造各衣裤,必须舒展合体,于操作运动,务求利便,裁做宜酌采西式缝纫,务求坚实。”

    材料四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剪辫,令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五1905年,孙中山在新加坡与同盟会华侨会员合影,14人均着西服或学生装。

    材料六孙中山解职临时大总统时对南京参议院议员们说:“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须改良进步,始能与世界各国竞争。”1912年10月3日,“男女礼服服制”公布,之后民国政府又公布《地方行政官公服令》、《推事检察官律师书记官服制》、《承发吏庭丁服制》、《监狱官服制》等等,都规定实施新制服,但衣料要用本国丝织品或毛织品。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俄、日两国的改革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服饰发式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说说倡行改革的目的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剪发易服”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