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解答题 5 题,填空题 4 题
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将少量灰黑色的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有黑色的残渣.该黑色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
    A.铁
    B.碳
    C.铁、碳混合物
    D.硫酸亚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
    A.-6
    B.+4
    C.+6
    D.+7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
    B.闻油是否有异味
    C.问油的生产厂家
    D.取油燃烧,听是否发出噼啪响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沸点/℃ -88.6 -42.2 -0.5 36.1 69.2
    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
    A.乙烷、丙烷和丁烷
    B.乙烷和丙烷
    C.只有乙烷
    D.戊烷和己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 10g 37g 5g 8g
    反应后质量 4g X 5g 42g

    A.X=9g
    B.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利用温室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双氧水溶液
    B.空气
    C.水
    D.石灰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铁易患贫血病
    B.缺碘易患夜盲症
    C.缺锌易患甲状腺疾病
    D.缺钙易患动脉硬化疾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上海世博会上最受欢迎的中国馆,处处蕴含着“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 该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
    B.一水多用
    C.少用空调
    D.焚烧垃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利尿酸(C13H12Cl2O3)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能快速降低体重并稀释尿液,可以掩盖服用的兴奋剂而逃避检查,因此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尿酸属于氧化物
    B.利尿酸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C.利尿酸由30个原子构成
    D.利尿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3:12:2: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
    A.CCl4是一种化合物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下列对此说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普通水”中含有氮分子
    B.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C.“普通水”中含有氧分子
    D.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A.
      节水标志
    B. 
      严禁烟火
    C.
       节能标志
    D.
       绿色食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2KNO3+3C+SK2S+N2↑+3X↑,根据质量受恒定律可推出X的化学式为( )
    A.CO2
    B.CO
    C.NO
    D.S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已知在反应A+2B→C+2D中,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5.当2g A和足量B完全反应后,生成4g的D,则反应生成的C为( )
    A.2g
    B.4g
    C.6g
    D.8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小明测得某食盐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9%,如果以NaCl计算,则该盐水中所含NaCl的质量分数为( )
    A.0.71%
    B.1.42%
    C.2.18%
    D.3.6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2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谢娜代言的化妆品露兰姬娜因汞超标在美被禁.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80个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用X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X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3CO2+3H2O.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C.X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5%
    D.反应中,X与O2的质量比为30:3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经测定,某含有C、O两种元素的混合气体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混合物中( )
    A.一定有CO2
    B.一定有CO2、CO
    C.一定有O2
    D.一定有CO2、CO、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5 题
  1.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选择序号填空,下同.)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  ④温室效应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在其著作《抱朴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铁勺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勺”,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铁成金啦!”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葛洪把“金勺”放在火上烘烤,“金勺”变成了黑色.虽然没能够“点铁成金”,但是,葛洪却因此发现了“湿法冶金”.
    (1)写出上文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写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点铁成金”______,______.
    “金勺”变成黑色______ 2Cu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2O+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铁矿资源.
    (1)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2)铁矿石的种类很多,例如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及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等.一般不选用______,原因是______.
    (3)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______;(填序号) A.纯铁  B.生铁 C.钢
    (4)小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H2O.浓硫酸是干燥剂,能吸水.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的混合物,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______.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______,若不发出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不变.
    结论:(4)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5)写出H2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Cu+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氟原子________;                   ②3个氮分子________;
    ③2个铜离子________;                   ④硫酸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
    ⑤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      ⑥常用做白炽灯灯丝的金属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质子数x为________,该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碘酸钾(KIO3).图为“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20mg碘,则成人每天需食用这种碘盐________g.
    (3)________mg碘酸钾中含20mg的碘;
    (4)用单质碘(I2)与氯酸钾(KClO3)发生反应可制得碘酸钾,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A所示,取一个大烧杯,在里面装入约1/2的细沙;烧杯一边的细沙中,插入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将截取瓶底的大口饮料瓶做成简易漏斗,取三张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条,将一张干燥的和一张润湿后的纸条(润湿后仍为紫色)粘在简易漏斗的内壁,将另一张纸条润湿后,粘在简易漏斗的外壁,将漏斗插入细沙的另一边.按下列各步骤继续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用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集气瓶的容积与简易漏斗内容积相当)向漏斗内慢慢倒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①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②漏斗外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及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③漏斗内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和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由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如图B所示,快速点燃两支蜡烛.
    (3)如图C所示,将漏斗向上慢慢提起至下端高于烧杯口,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根据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