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 三省制

    B. 行省制

    C. 内阁制

    D. 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 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 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 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 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官做知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 通判

    B. 枢密使

    C. 三司使

    D. 转运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  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A. 《新唐书》

    B. 《资治通鉴》

    C. 《元史》

    D. 《明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成祖统治时期,殿阁大学士的职责包括

    ①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

    ②备皇帝顾问

    ③直接统辖六部

    ④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关于设立军机处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

    C. 巩固了中央集权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负责地方军政事务

    B.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C. 参与决策,并负责中央日常事务

    D.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B. 加强中央集权

    C. 适应军事需要

    D. 巩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

    A. 都符合事实

    B. 都与史实不符合

    C. 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 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A. 秦代三公九卿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元代行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学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与下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

    A. 分封制、郡县制

    B. 分封制、行省制

    C.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D. 郡县制、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王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训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敷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2: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2)材料2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