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A. 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 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 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   D. 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 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B. 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

    C. 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D. 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A. 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B. 公民大会徒具形式

    C. 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D. 各个环节权责分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的新贵族自然是获得爵位的人,虽然他们对于国王滥封爵位有所不满,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获得这一显荣的尊号,自然对国王也怀有感激之情,不愿意废弃国王使自己的尊号受损,使这一美好的制度消失。这从侧面主要说明

    A. 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B.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必然

    C. 资产阶级革命的渐进性   D.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追地》中写道: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国家主义”,提出激进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硬化”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这表明

    A. 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重视   B. 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质疑

    C. 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D. 经济大危机使人总结教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C.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为周恩来某一天的行程安排,这些外交活动的内容表明当时他正在参加

    时间(7月17日)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联合国大会   D.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 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

    D.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

    A. 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 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 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 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 中国古代制瓷业非常的兴盛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是汉代和宋代不同时期“董永遇仙”版本的对比

    时间

    汉代

    宋代

    人物

    刘向《孝子传》中的董永家境贫寒,父亲不幸去世,却无钱埋葬,就卖身为奴,贷钱葬父。他为父尽孝感功了天帝,天帝命仙女下凡,以纺织帮助董永还债后,返回天上。

    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董永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七仙女是天上的织女,因羡慕人间的生活,思凡下界,嫁给了知识分子阶层的董永,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解读两个版本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董永遇仙”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蓝姆迦训练中心设置的最初目的是为1942年5月从缅甸撤退过来的中国残余部队解决住房、部队的恢复、服装、医药和治疗而准备的。1942年7月17日,第一批来到蓝姆迦的中国部队是遭到严重损失的缅甸战役的残余,他们在疟疾、营养不良、缺医少药中倍受煎熬。在蓝姆迦训练中心,纪律和行政管理由中国军官负责,但是技术和训练及军事装备的提供主要由美国负责。数百名中国学生翻译和美国教官配对来教授中国士兵所有的事情,训练科目涉及医学课程和急救示范、指南针、地图的使用、巡逻队的构成、荫蔽地的出击、声晌测试、野外的火力配置等。蓝姆迦所有工作的目标就是一个,创造一支可以和日军面对面较量,并最终可以获得胜利的现代战斗部队。1942年9月中旬,中国军队从缅甸撤退到印度。这个时候大约有总数9000人来到印度,其中5000人是新38师的,2500人来自新22师,还有1200人是第五军和其他单位的人。蓝姆迦训练中心是最高机密,它的存在直到二战后才透露出来。

    ——摘编自戈叔亚《蓝姆迦训练中心——二战中缅印战区》

    (l)根据材料,概括蓝姆迦训练中心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蓝姆迦训练中心的历史贡献。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这种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推动下,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开始结合起来,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逐渐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也正好弥补了中世纪学术所存在的根本缺点……这一切使得人们充满了对自由、理智的渴望和情感冲动,而所有这些也正是科学发展所需要的。

    在16、17世纪科学革命过程中,社会价值观在科学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形成几方面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清教主义的三个主要的价值观念——功利主义、理性主义和世俗主义,促进了科学精神的形成和科学体制的逐步完善。

    ——摘编自贾向桐《近代科学革命与社会价值取向的转移》等

    材料二实际上,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两个主题的自身成长和相互影晌,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内在动力。同时这两大目标不断地自我冲突,相互损耗,大大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思想史的角度而言,今天,在一个更高层的社会体制和更具综合性的观念之下,这两大目标整合出一个新的更有力的奋斗方向和发展蓝图,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编自郝晏荣《公理与富强:近代中国接受西学的两个不同路径和选择》

    (l)根据材料一概括16、17世纪西方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对欧洲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前期国人学习西方两大“主题”、目标间的相互关系。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定时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新政期间对中央机构和官制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为廓清积弊,清政府参照西方各国,积极改革中央官制,对原有的无关紧要的机构进行裁撤。1901年,改总理街门为外务部。1902年设巡警部,负责维持社会治安,1906年特将户、礼、工三部所掌管的户籍、社会教育、道路和沟渠整治、修浚等事务合并,组建为民政部。……在改革中实行了统一划齐的办法,所有部院内统一设置承政厅,负责划拟、审订本部的章程法令。新的政府机构设置,呈现了务实、精干、名实相符的特点,使古老的衙门带上一些现代行政管理的气息。

    ——摘编自张志军《从督办政务处看清末新政》

    (1)据材料,指出清末政府机构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前,杰韭逊在法国做公使,他对国内的情况不能及时了解,被迫置身于联邦主义者和反联邦主义者的斗争之外。他认为,对联邦构成最严重威胁的是派别和党政。政党不能存在。后来他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显要,逐渐认识到:政党既有互相倾轧导致祸害社会的一面,同时也可借互相监察对方而成为社会的书“警卫员”。他开始与麦迪逊一道组建反对党。1800年的总统选举,共和党候选人杰斐逊经过众议院一星期36轮的投票艰难当选。一些联邦党人对此深感惊恐,杰斐逊发表就职演说: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是原则相同的兄弟,只是称呼不同罢了,“我们都是共和党人,我们都是联邦党人。”杰斐逊离任以后,过若宁静的生活,面对美国复杂多变的现状,他认为,“辉格党和托利党是天生的党,他们在所有国家里都存在着,无论是叫这两个名字,还是叫其他名字。”

    ——摘编自宋腊梅《英美政党思想的起源》

    (1)根据材料,概括杰斐逊对政党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杰斐逊对政党态度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