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null 1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A. 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 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D. 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 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 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 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 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

    A.洋钱流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D.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表是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的近代翻译外国著作情况,此表说明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

    年代

    总译著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宗教哲学

    文学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567种

    40%

    30%

    10%

    8%

    3.5%

    85%

    15%

    1902-1904

    573种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A.领域更广泛,开始涉足社会科学

    B.目标更明确,视角瞄向制度层面

    C.效果更显著,掀起变法运动实践

    D.方法更科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秦始皇设职授官,说明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材料所述变化表明

    A. 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B. 世卿世禄确保了王位世袭

    C. 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世袭

    D. 贵族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认为李贽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吏治的腐败黑暗

    C. 腐朽的专制制度

    D. 自由思想被禁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A. 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 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 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 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强调法律至上

    B. 限制公权滥用

    C. 维护公民平等

    D. 追求司法公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C. “学者须先立志”

    D. “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地方志记载,上海开埠通商后,浙江省的长兴县蚕业“岁入百万计”,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湖州府“向时山乡多野桑,近亦多载家桑矣”;安吉县“山乡亦皆栽桑”。上述现象折射出

    A. 丝织业开始走向近代化

    B. 浙江成为近代丝织业中心

    C. 自然经济解体趋势明显

    D. 丝织品是市场的主导产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A.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

    B. 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制度

    C. 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 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二十世纪初,鲁迅在《随感录》中描述道:“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食肉寝皮’的吃人思想以至人道主义……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主要说明当时中国

    A. 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B. 中西各种文化在融合中碰撞

    C. 封建腐朽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D. 各种腐朽思想在华大行其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 殖民活动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欧洲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

    C. 欧洲殖民者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 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 中国文化本体论

    D. 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学者韩毓海在《从世界千年史看毛泽东的战略遗产》写道:“毛泽东找到了一种政治和组织的方法,将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宰割下分崩离析的中国大地重新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使被视为最封闭、最保守、最落后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中国的黄土高原,重新崛起为最具革命性的力量所在。”下列著作或思想完成于这一“心脏地带”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78年6月18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从今年起集中三年的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把它逐步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这与60年代初开展的国民经济调整的共同点是

    A. 以提高国民经济持久高速发展为目标

    B. 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国为目标

    C. 以克服严重经济困难为主要任务

    D. 以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为核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A. 不断地认识自我

    B. 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 肯定美德的作用

    D.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地图,回答问题。

    如图所示为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流向。指出其中一个时期的一种流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