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填充题 9 题,选择题 1 题,信息分析题 3 题,探究题 2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填充题 共 9 题
  1.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度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 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D.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加人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6年5月28日.徐州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第一名,作为中学生,为继续维护这荣誉。平时我们要做到:①不乱扔果皮、纸屑;②在草坪上踏青、野炊;③春节少燃放鞭炮;   ④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⑤可随意丢弃电池;⑥积极参加植树活动。其中做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列符号中“3”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 3O 中的“3”表示3个水分子

    B. 中“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 3C中的“3”表示3个碳原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醛(化学式为C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是属于化合物

    B. 一个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C. 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原子构成

    D. 甲醛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锌和硫酸铜溶液: Zn+Cu

    B. 铁在纯氧中燃烧:2Fe+2FeO

    C. 通电分解水:20 2

    D.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 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

    B. CaO固体()固体)--高温充分煅烧

    C. NaCl固体(泥沙)--加人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KCl溶液()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人氯化钡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C. 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A. 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

    B. 酚酞试液鉴别氯化钠溶液与硫酸

    C. 燃着的木条鉴别

    D. 品尝的方法鉴别工业盐与食用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在空气中铝比铁更容易被锈浊

    C.酸溶液显酸性,所以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D.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所以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信息分析题 共 3 题
  1. 化学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请选择下列物质的字母编号填空。

    A.熟石灰   B.明矾   C.小苏打     D.烧碱       E.碳酸钙

    (1)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

    (2)能将水中悬浮物快速沉降下来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

    (3)常用来去除灶具上的油污是____________。

    (4)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____。

    (5)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同学们自发组织到郊外游玩、野炊。他们携铁锅、食盐、食醋、面条、西红柿、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必备物品。

    (1)同学们在游玩时常闻到花香的气味,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2)在携带物品过程中,小刚同学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有的同学建议,用携带物品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就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

    (3)野欢时,小明生火后,小心地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避免铁锅被烤坏    B.使用外焰加热      C.避免做汤时溅出

    (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列为成都经典名菜.其配料见下表,此菜富含动植物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具有温中益气解毒润燥等功效。原料:嫩豆腐、牛肉、青蒜苗。调料:菜油、盐、花椒、豆酸、辣椒粉、鲜肉汤。

    (1)原料中提供蛋白质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此处钙、磷、铁主要指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或“元素”),其中磷、铁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生石膏(·0)放进火中烙烧是制作石膏豆腐的一个关键工序,生石膏加热至63°C时,失去结晶水变成熟石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2 题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以上装置图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__________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则应从导管口____________通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溶液显中性

    (2)溶液与) 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____正确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

    中,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_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溶液代替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 ;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____________。因为是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