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语言应用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契诃夫的这部中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________了一些虚无思想。

    ②布托在拉瓦品第遇刺当天,一名负责照顾她饮食起居的贴身随从________相当可疑,但就在警方即将对他进行传讯调查时,这名随从却匆忙地出逃了。

    ③竞技体育,________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长远建设和良性发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

    ④安徽“三农”问题专家均认为,种粮大户的涌现,有助于粮食优良品种和现有种粮技术的集成推广,提高单产________实现粮食总产持续增长。

    A.寄寓  形迹  固然  进而    B.寄予   行迹  纵然  从而

    C.寄寓  行迹  纵然  从而     D.寄予  形迹  固然  进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3分)

    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再次大规模喷发,冲上数千英尺的高空,景象极其恐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B.当微信如日中天的时候,微信和微信的产品经理们都是“医科大学教授”,他们任何一个产品上的改变都会被认为是正确的,都会被很多无脑者追捧。

    C.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食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比上周上涨0.3%,粮油零售价格上涨0.25%。

    D.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内容,对麦家的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著名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了生存、生活和责任。

    A.平庸的人就是贪生怕死、明哲保身的人,活着如同死人。

    B.有所敬畏,勇于担当,才能脱离平庸,走向优秀和卓越。

    C.人人都有“性命”,人生而平等,没有尊卑贵贱的区别。

    D.“性命”是人生的基础,没有性命也就没有优秀和卓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

    B. 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乎?

    C. 贵稿因排版问题而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现已出版,万乞见谅!

    D. 礼物微薄,聊表私衷,万望笑纳,事情进展如何,仍望随时告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10分)

    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一为叔文所诱,遂陷入于不义。至今士大夫欲为君子者,皆羞道而喜攻之。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以别于小人者耳复何议于彼哉?

    (选自《读柳宗元传》)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读柳宗元传》的作者是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限填人名);柳宗元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文体改革运动叫做       (2分)

    3.下列有关“八司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王叔文为连州司马         B.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C.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D.刘禹锡为朗州司马

    4.本文作者由柳宗元等人的事迹阐明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两次大败袁绍,曹操威震天下,而袁却元气大伤,已无力与曹抗衡,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B.爱罗先珂、赵秀才、方玄绰、N先生、陈士成分别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风波》《白光》中的人物。

    C.《欧也妮·葛朗台》以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他对拿侬说:“那好,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就喝一小杯果子酒压压惊吧。”表面看,他似乎很慷慨,实则反衬他的吝啬。

    D.茶馆的房主王利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茶馆,谨遵父亲的话,为人处世,多作揖,多鞠躬,态度谦恭,办事圆滑,但最终还是保不住他的茶馆。

    E.《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其用意是表现老人从不灰心,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同时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选自《聊斋志异·种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刻尽        向:接近,临近

    B.方悟所俵散     适:恰好

    C.急之         迹:寻其踪迹

    D.憨状可        掬:用手捧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见笑市人             且尽,把核

    B.既有,何不自食?          此十人五人食也

    C.纳之覆以土             从容徐步

    D.以镵伐树              道人即树头摘赐观者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4分)

    (2) 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4分)

    4.这篇短文蕴含了哪些做人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

    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 几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 曾几,南宋诗人。此诗作于作者新任浙西提刑。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3分)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诗题中的“喜”的。(5分)

    3.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喜雨情怀的?请简要说明。(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2)摄提贞于孟陬兮             。(屈原《离骚》)

    (3)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8)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玩 笑

    法国 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了,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象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都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我并且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阵耳光,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倒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了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有删改)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2.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4分)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盛唐之音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⑤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讨论唐代书法的风格,为什么提到刘希夷、张若虚以及李白这三位唐代诗人?(6分)

    2.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3.什么是“盛唐之音”?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性两个方面简要概括。(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1.依据文本,如何理解“涟漪效应”?(4分)

    2.文中用“斯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5分)

    3.本文作者为什么主张去圈子化?(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                                   ——  张潮(清)

    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德谟克利特(古希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简答题(10分)

    1.人们评价说《红楼梦》是由“三个世界”(神话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构成的一个立体的重叠交叉的结构,请加以具体阐述(6分)

    2.试列举哈姆雷特个性影响悲剧命运的事例。(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