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9 题,诗歌鉴赏 2 题,情景默写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拜、封、除”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以京官出任郡官。

    B.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订,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C.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在明清时期,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的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D. 门下省是三省之一,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省职能分别为起草诏令;封驳审议;执行诏令。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王祐很有文才,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上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 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上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后经赵普举荐,皇上将相关事务交由王祐处理,一切变得井然有序。

    C. 王祐刚直敢言,劝谏皇上。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 王祐有政治远见,劝说卢多逊。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王祐使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来劝卢多逊,多逊不悦,但后来果然身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2)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儒学文化的本质特性

    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那么,儒学具有哪些本质特性呢?

    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取长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惟是以求、知错即纠”,而不能“知错不改、文过饰非”。实事求是出自中国史籍《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刘德是一个具有儒学思想的人,《汉书》说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是中国历代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这里举一个例子。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如果发现他们思想中有疏失有错误,也应加以“问难”,以纠“非”而明“是”。像王充这样敢于指出和纠正前辈儒学思想家著述与言行中错误的学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儒学界所在多有。这说明,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性。

    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为务”。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也就是儒学大家们坚持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实干兴邦”。在中国西汉时期,著名儒学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为汉武帝所采纳。实行这一方针的目的和实质,就是要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正是由于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才不仅成就了它对中国文明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节选自《教育文化论坛》2016年01期)

    1.下列关于“儒学本质特性”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产生、存在和发展于中国,且传播到亚洲乃至世界,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它具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不断进步,推陈出新。

    B. 儒学有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等几个最主要方面的本质特性。它因开放包容所以能海纳百川,对别的学说兼收并蓄。

    C. 儒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位居第一的“显学”,是儒学比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更有影响力的结果。

    D. 求实、求真、求是是儒学所具有的重要特性,中国儒学在文化的发展历程,都对自身思想存在的问题,加以了指出和纠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儒家思想与佛学等共存的事实,论证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及发展活力。

    B. 文章因果论证,指出因为儒学具有实事求是的特性,所以它要求人们求是并改错。

    C. 文章举刘德的例子,论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历代的儒学学者所追求和坚持的。

    D. 文章引用王充《论衡》中相关的观点,说明王充敢于纠正孔孟思想中存在的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的经世致用,保证了它不断从社会实践中吸取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也是儒学能够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一个法宝。

    B.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充分发挥了治国理政、开物成务的实践功能,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不断作出重大贡献。

    C. 西汉时期,因为把积极进取、致用为上的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理政的主导思想,所以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D.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的两千年间,能够存在和发展,并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共同决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面对这种做法,其他运动员们惊愕不已,有的观众拍手叫好,有的裁判则表示质疑,大家展开了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盛誉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每天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②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③莫言坦言,他获奖后一直对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冷眼旁观,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认清自我的机会。

    ④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⑤在颁奖会上,捧起奖杯的张玲说:“这次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实在是意想不到的不虞之誉,我的内心既激动,更忐忑。”

    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金砖会晤上的重要讲话,将更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黃钟大吕,言犹在耳。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词组中字形书写与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郡邑(yì)   波澜(lán)   羌笛(qiāng)  檄文(xí)

    B. 胆慑(shè)  黯然(àn)   芦荻(dí)    降幡(fān)

    C. 眼眸(móu)  潸然(shān)  槲叶(hú)    凫雁(fú)

    D. 征驿(duó)  大宛(yuān)  幽咽(yàn)   咫尺(zh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B.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犯乃死,重负国。

    C.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羝乳乃得归

    D. 越国以鄙远                 何以汝为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扶辇下除 (殿阶)

    B. 自分已死久矣 (料想,断定)       具自陈道  (一起)

    C. 连辟公府不就   (赴任)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D. 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         谢汉使曰   (道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秦王还柱而走

    B. 失其所与,不知               贰于楚也

    C. 武父子亡功德                 员径八尺

    D.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稍迁至栘中厩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皆为陛下所成就           单于视左右而惊

    B. 其一人夜亡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C.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素与副张胜相知

    D. 反欲斗两主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举孝廉不行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B.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兄弟亲近

    C.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D. 子为父死,无所恨             我丈人行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下列各项中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子卿尚复谁为乎?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举孝廉不行

    C.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何以汝为见                 验之以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根据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去年12月小幅增持美国国债后,今年1月减持了美国国债。

    B. 鉴于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持续动荡的局势,乌政府决定暂停与东部民间武装控制区之间的货物往来。

    C. 内地赴港游客减少,内地考生报名港校日趋降温,有人据此下结论香港的街头活动破坏了两地关系,此言不免有失片面。

    D.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在香菇中发现一种名叫D葡萄糖苷酶的物质,该物质有明显的增强机体抗癌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关酸风射眸子”,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用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B. 《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凄凉,意境幽静凄凉,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C. 《房兵曹胡马》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体现出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迥然不同。

    D. 《塞上听吹笛》中,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牵引出了思乡的情感,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感而不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汉江临眺》中描写江水流向天际,水天相接出的远山,隐约飘渺,似有若无的阔远之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

    (3)《望月怀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而想把月赠送远人,又产生寻梦之想的痴念。

    (4)《房兵曹胡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骏马双耳直竖,风驰电掣风向蹄间呼啸而入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金钱花   聂鑫森

    古城湘潭雨湖边的这条巷子,叫什锦巷。巷子长而曲,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一家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院里的空坪谁也不会让它闲着,种树、植草、栽花,总有几个品类,让春光秋色怡目养心。

    可简家的小院里,就栽一种花:金钱花。先长苗于土,再移栽于盆,一盆盆的金钱花搁在高低低的木架上。

    金钱花属菊科,又名旋覆花、金榜及第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于农历六月伊始,黄色,大小如铜钱,飘袅淡雅的香气。一入秋,花则愈见金黄灿烂。

    简家的当家人叫简亦清,在附近的平政小学教语文,高高瘦瘦,面目清癯,走路慢慢吞吞,见人一脸是笑。但据说他讲起课来声震屋宇,学生的精神不能不为之一振。他很安于现状,教小学语文没什么不好,一呆就是几十年。同事们都知道他腹笥丰盈,尤其在中国文字的研究上颇有心得,用笔名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公开发表。如果去教初中、高中的语文举重若轻,但他从没想过调离这码事。

    简亦清的妻子是街道小厂的工人,工资不高。独生子简而纯考大学时,填的志愿是商业学院的财会专业。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想读中文系?他说:“我将来想搞经贸,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富足。”简而纯毕业后,果然去了一家私营企业当会计师。

    简亦清的业余生活很简单,一是侍弄金钱花,二是备课、看作业、读书。他对简化字的推广觉得很滑稽,这把“六书”所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搞乱了,是得不偿失。他嘴上当然不说,但在课堂上讲到某个简化字时,必写出相应的繁体字加以阐释,学生受益还感到有趣。

    简家的日子,正如简亦清的名字:简单、清吉,但是,不露怯。巷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别人怎么送礼,简家也怎么送礼;电器、家具、衣服、饮食可以不讲究,但简家购买必需的书籍,却从不吝啬。

    简亦清身体不怎么好,眼睛发涩(看书太多)、喉咙上火发痛(讲课太用力)、气阻痰多(元气不足)。他懒得上医院,只是用深秋采摘后晒干的金钱花泡水喝,据说很有疗效。

    有人问他:“简老师,你栽金钱花,是自备良药治病吧?”

    “此其一。也可以为别人预防病和治病,此其二。”

    简亦清执教杏坛育人多矣。学生中,当官的、从商的、搞科研、文教的,大有人在。他们现在成气候了,总会记起简亦清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一辈子的道路取决语文”,于是格外专注语文的学习,因而大有收益。师恩不可忘啊,便常会登门来看望简亦清,聆听教诲。学生告别时,简亦清总会送上一盆金钱花,和一张用毛笔写了字的花签纸。

    正在走仕途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陈翥的《金钱花》诗:“袅露牵风夹瘦莎,一星星火遍窠窠。闲门永巷新秋里,幸不伤廉莫嫌多。”

    “简老师,这诗是你的夫子自道,也是对我的警诫。谢谢。”

    有经商当了大老板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皮日休的《金钱花》诗:“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简家的金钱花,年年是满院子的清香,满院子的金黄。

    儿子简而纯成家了,有孩子了。

    简亦清额上的皱纹,一年年的深,一年年的密。就在他办好退休手续的时候,突然病倒了。医院一检查,是肺癌晚期,六个月后安祥辞世。秋风飒飒,枫叶萧萧。

    有一天,简而纯兴冲冲跑回家来,对妈妈说:“我们公司董事长的父亲做七十大寿,为了彰显富贵气象,寿堂内外都要摆上金钱花。他说要买下我家的金钱花,每盆两千元,全都要了!妈,一笔大钱哩!”

    老人突然板下一块脸,大声说:“你爹生前没卖过一盆花,他走了也不能卖。老板要摆阔,可以去堆金累银,别糟践这花了!”

    简而纯垂下头,喃喃地说:“老板会怎么看我?妈……”

    “我只记得你爹说过的话:要常想世人怎么看我!”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什锦巷,既交代了本地的民俗风情,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又巧妙引出简家小院及其当家人简亦清。

    B. 第三段为说明性文字,介绍金钱花的别名、习性、形状及颜色等,让读者对金钱花有具体了解,也使行文曲折多变。

    C. 简亦清在给学生题写的诗歌中寄寓了深刻含意:走仕途的,告诫他要清廉为官;经商的,提醒他赚钱后不忘济贫助困。

    D. 小说以金钱花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简亦清的生平事迹,并借物喻人,以清香淡雅的金钱艳比喻清瘦高雅的简亦清。

    2.小说中的简亦清人如其名。请具体分析他的“简”与“清”。

    3.小说后四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