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1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鲁迅在1925年4月8日的信中写道:“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这个学校的办学地点是(   )

    A. 武汉   B. 广州

    C. 北京   D. 南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北伐大战》的书影,图中显示的北伐战争的信息是(   )

    ①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②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等北洋军阀 ③北伐是国共合作的成果 ④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北伐最终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改名是基于(   )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 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叶挺独立团第一营所有共产党员攻打武昌城前,抱着“为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战死,虽死犹生”的决心。下列哪一事件与此无直接关联(   )

    A. “铁军”称号   B. 占领武昌

    C. 夺取贺胜桥、汀泗桥   D. 北伐军进入浙江、上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这种状况对革命运动的影响是(   )

    A. 城市工会组织得到很大发展   B. 农民运动疾风暴雨般地兴起

    C. 北伐军打到珠江流域   D. 农民在根据地内打土豪分田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7年7月下旬,参加起义部队包租下江西大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判断这次起义是(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D. 湖北农民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剑桥中华民国史》记叙:“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这里的“部队”指的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工农革命军   C. 国民革命军   D. 人民解放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毛泽东要走(   )

    A.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 国共合作道路

    C. 城市中心道路   D. 北上抗日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0年,闽西苏区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了在根据地内(  )

    A. 建立人民政权   B. 农民生产、革命积极性高涨

    C. 开展游击战争   D. 壮大红军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博古、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这直接导致了(   )

    A. 红军转战贵州   B.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 长征初期陷入被动   D. 遵义会议召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

    A. 出师北伐   B. 开始长征

    C. 进军井冈山   D. 朱德、陈毅转战湘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纪录片《长征》解说词: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被动中掌握主动,在险境中寻找生机。长征中的军事行动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

    A. 巧渡金沙江   B. 四渡赤水河

    C. 翻雪山   D. 过草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说:“我们认识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B. 从幼稚走向成熟

    C. 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D. 寻找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5年9月18日,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上发现陕北红军的消息,最后决定落脚于此,并说“不是这块地方,我们落不了地。”判断这与什么事件相关(   )

    A. 会宁会师   B. 吴起镇会师

    C.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 井冈山会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流动的武装宣传。”斯诺认为

    A. 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

    B. 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C.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长征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题文)填空题。

    (1)1926年,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其北伐的对象是____、孙传芳和_______。

    (2)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

    (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胜利结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判断正误并说明错误理由。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变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2)工农革命运动配合了北伐战争,并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高涨。

    (3)八一南昌起义占领南昌城,说明走苏俄式的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是正确的。

    (4)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向山区进军的直接意图是为保存革命力量。

    (5)1927年10月~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

    (6)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重重包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图分析数据变化:

    请回答:

    (1)1927~1928年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1928~1934年人数为什么快速上升?

    (3)1934~1937年为什么人数急剧下降?

    (4)1924~1937年中国政治的变化特征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政治派系兵力对照表

    派系

    步兵师

    飞机

    机枪

    士兵人数(千)

    张作霖

    20

    50

    510

    390

    190

    吴佩孚

    19

    4

    220

    280

    210

    孙传芳

    19

    380

    384

    157

    广州政府

    17

    6

    375

    66

    90

    材料二 我国长期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压迫剥削,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和军阀不打倒,中国人民是不能生存下去的。为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战死,虽死犹生。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着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战死是光荣的。

    ——北伐期间攻打南昌前一位共产党员家书

    材料三 共产党员陆更夫人生履历(部分)

    1925年8月,进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

    1926年,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搞政治工作。攻打汀泗桥和贺胜桥,荣立战功。

    1926年9月,对独立团一营的新兵进行思想教育和作战训练。

    1926年冬,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连长。

    1927年2月,和共产党员袁澈一起,编辑《革命生活》日刊,发表了《斥蒋介石》《再斥蒋介石》等反蒋檄文,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

    材料四 在湘鄂赣农民运动推动下,广东、河南、陕西、安徽、四川、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农民运动日益发展,并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毛泽东、邓演达、彭湃、方志敏等被推选为执行委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北伐前国民革命军面临的形势?

    (2)由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3)材料三、四中,共产党员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农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

    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他们的抗日政策。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以上材料摘自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材料二 蒋介石发给刘湘、潘文华的电文称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通元一枚于土中;又到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战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诺是怎样看待长征的?

    (2)蒋介石的电文反映出什么问题?

    (3)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