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1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2017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素材并按顺序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公车上书 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武昌起义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⑥建立兴中会

    A. ⑥①④⑤③

    B. ⑥②①④③⑤

    C. ⑥①④③⑤

    D. ⑥②①④⑤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有(   )

    ①蔡锷 ②李烈钧 ③孙中山 ④唐继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刺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致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里所述“万恶之政府”指的是(   )

    A. 清朝政府   B. 北洋军阀政府

    C. 伪国民政府   D. 国民党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

    A.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

    A.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B. 清朝主义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 农民对皇帝感恩戴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鲁讯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指的是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7年

    D. 1918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歌颂的是(   )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三民主义   B. 维新变法

    C. 自强求富   D. 民生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神州日报》是旧上海的报纸。该报纸自1911年10月12日开辟了《鄂省大风云之详报》《本报鄂乱专电》《鄂乱各面之专报》之类专栏。比较切确切地说,其中的“鄂乱”是指(   )

    A. 广州起义   B. 武昌起义

    C. 义和团运动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

    A. 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 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 袁世凯独裁   D. 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填空题。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____;1905年8月,孙中山在____成立中国同盟会。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

    (3)1912年元旦,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孙中山和黄兴等的反袁斗争,发动了“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材料:150年前,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讲话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1)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下,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

    (2)同盟会的成立,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指“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4)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它只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初次起义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曰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注:公元1900年,即庚子年)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材料四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2)写出材料二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3)材料三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

    (4)根据材料三,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5)根据材料四,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闻宋教仁遇难,亲致挽联

    材料二 ……袁世凯借机要挟民主革命派和清廷,大耍手腕,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不久又搞复辟,由于他倒行逆施,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只当了83天皇帝就见上帝去了。可见逆历史潮流而动,肯定是短命的。

    ——毛泽东

    材料三 夫去满洲一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材料中的“宪法”是指什么?宋教仁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被刺杀?

    (2)结合材料二,谈谈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

    (3)材料三中,“去满洲一专制”是指什么?“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指什么?

    (4)请结合所学谈谈,“无数强盗之专制”是怎样“为毒之烈,较前尤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识图:

    请回答:

    (1)图一的湖北军政府是在什么事件后成立的?被推为都督的是谁?

    (2)图二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怎样评价这件事?

    (3)图三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4)三幅图都与哪件事有关?你怎样评价这件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