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工场退位,工厂上位”“东方诸国的衰落”“无产阶级的出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 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 在华外商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   C. 洋务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 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 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 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 新航路开辟中

    B. 殖民扩张过程中

    C.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      )

    A.拓展生存空间         B.延伸贵族王权    

    C.开展殖民掠夺活动       D.奴役他方民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下列哪项最能反映出诗人的情怀

    A. 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 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 率先探索新航路

    D. 占据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

    A. 哥伦布发现美洲

    B. 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

    C.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刚果真相》一书中写到:“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A.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 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C. 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A. 新航路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纪念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00周年之际,法国举办了世博会。下图所示建筑就是为这届世博会建造的,你认为这座建筑应该建筑于何时(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大本钟是伦敦市的标志和英国的象征,于1859年被安装在伦敦西敏寺北端议会大厦98米高的钟塔内,它著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这说明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 时钟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

    C.天津开平煤矿       D.安庆内军械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文化     B.开阔人们眼界

    C.发展民族工业     D.抵制西方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 “清王朝自救运动”

    B. “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指出:“据统计,1912—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经济法规和政策

    A.扭转了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B.维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的秩序

    C.激发了实业家投资的热情

    D.健全了中国的经济法律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该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山西乡宁的妇女在抗日战争前缠足者颇多,但在抗战开始后,为了逃避日军的烧杀掠抢,已缠了足的开始放脚,原来准备缠的开始放弃。这说明

    A. 中华民国没有禁止妇女缠足

    B. 妇女缠足不利于其躲避战乱

    C. 抗战前妇女缠足没有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D. 抗战后我国全部废除了缠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一书中,呼吁妇女应得入学、交友、营业、掌握财产、出入自由、婚姻自主和参政等7种权利,提出“爱自由,尊平权,男女共和”的主张。表明

    ①主张婚姻自由呼吁妇女参政

    ②将提倡女权与民主共和并举

    ③是民国初年张扬女权的成果

    ④将妇女解放同反清革命相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05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种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

    A. 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B. 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 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 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 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 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B. 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C. 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

    D. 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现代化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还有市民的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材料一说明宋代市民的生活有了哪些突破发展?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城市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1848年发表的关于英国泰晤士河的讽刺诗)

    污秽怎堪此河流

    面前流淌污浊水

    污秽怎堪此河流

    浑身披挂腥臭泥

    伦敦诺尔一路臭

    多少基督徒呼吸

    ……

    冒泡河面散发臭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的城市市民的生活状态及原因。

    材料三1876年议会通过了《河流防污法》,后又制定了《河流法》(1951,1961)、《水资源法》(1963)、《水法》(1973)、《污染控制法》(1974)等。在科学管理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现在,有30多个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泰晤士河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如今,泰晤士河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流经首都城市的水质最好的河流。

    ——梅雪芹《肮脏的“泰晤士老爹”:污染与治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城市市民生活改善的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从国会收到的特许状条款,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1)据材料一,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指出该公司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归纳材料二中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概括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材料三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据统计,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

    ——《世界史》

    (3)据材料三指出,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到乾隆时,“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自《明神宗实录》

    材料四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

    (2)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3)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的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在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摘自《上海研究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请求断发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断发运动出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