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据统计,苏联“十五”( 1976一1980年)计划期间农业平均产值比“七五”( 1961一1965年)计划期间增长50%。这表明

    A.勃列日涅夫对农业给予一定重视    B.当时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农业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就   D.加速发展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 “开垦、开垦、再开垦”

    B.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 促进农业市场化

    B. 推动农业集体化

    C. 进行农业改革

    D. 加快工业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己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

    A. 以工业化为主导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 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

    A.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 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

    D. 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二战以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A. 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 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C. 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

    D. 对农业重视不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出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

    A.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B.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的运动

    C.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D. 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A. 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C. 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 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