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 是亦走也           无乃尔是过与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谷不胜食也

    C. 弃甲曳兵而走         齐兵乃出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虎求百兽而食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出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河内凶,“河内”指黄河以北。

    B. 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C. 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尊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指国家,“家”指家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快弹数曲             快:畅快

    B. 歌以赠之               歌:作歌

    C. 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走了以后    来:助词,无义

    D. 如闻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引用诗句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订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来全面考虑。

    B. 处在“阿拉伯之春”漩涡中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不同的是,利比亚的卡扎菲已被西方武力支持的反对派打死,叙利亚的巴沙尔还在苦苦地挣扎中。

    C. 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

    D. 面对仇敌,打不能打,杀不能杀,他牙关紧咬,两眼喷火,却一言未发,只把扣住扳机的手指松开按上,按上松开。《顺溜》一剧中,对于这场戏的处理可说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完全靠演员的表情动作来突现人物内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学传统的继承,①________,而在于创新。如果不以“创新”为主导,则所谓“新古典主义”,事实上只是形式上的“假古典主义”。任何旧的事物都会死去,②___________;死去的是形体,而存在的是一种永恒的生机。一棵树即使活到一千年,总有枯死的一天,但它的种子落在泥土中又会重新冒芽生长,创造出一个新的生命。如此新陈代谢,宇宙中一切事物得以生生不息,③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9月开始推行的“部编本”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古文体裁更加多样,编写从古风民歌,到诗词绝句,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B. 《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 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成都市工业污染。

    D. 吴京导演的《战狼2》将爱国主义与动作戏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一日为战狼,终身为战狼的铮铮铁骨和硬汉形象,同时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引发观影热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市场洗牌效应显现,ofo、摩拜两强平分秋色的格局已经形成,其它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②元明青花存世量本来就少,而大器中的大罐完器更是凤毛麟角,重金难求,此类大罐每件在绘画的细节上都独具特色。

    ③2017沈阳国际车展吸引了大批市民,早上展馆一开门,人们就鱼贯而入,各展区瞬间挤满了前来参观、选购的消费者。

    ④不知道从何时起,婚闹变了味,在一些地方,闹起来没有分寸,仿佛不闹个天翻地覆就没有氛围,不折腾得七荤八素就不过瘾。

    ⑤从《大圣归来》到《摔跤吧!爸爸》,正是观众的口碑,才让这些好作品得以从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浮出水面,逆袭赢得高票房。

    ⑥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在协理宁国府中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事无巨细都要操心,玲珑剔透的她总能在不经意间化解僵局。

    A. ①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句是

    A. 敬请广大读者赐稿,来稿请寄:长沙市玉兰花路88号《读者》编辑部郭亮启。

    B. 您的文章我己经拜读了,另外这文章里有几处错误,我己经给您斧正了。

    C. 在信的最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恭敬地写道“经理一职,尚祈俯就。

    D. 苏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B. 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 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

    D. 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行至朱迁,闻金人犯京师,复还。与张叔夜同入城,请于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时众言已入,皆不果。后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车驾幸金营,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大酋计事,叔夜回其故,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为言之,不报。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阴以军法部勒,将攻金营。久之,迁于同文馆,所合已至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既而有立张邦昌之议,革谋先诛范琼辈,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B.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C.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D.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全者万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古代的一种官名,也指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文中指待从宾客。

    B.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苏武杖汉节牧羊,即是此意。

    C. 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为幸,如临幸、巡幸,文中指宋钦宗到金营去。

    D. 受册,接受册命,册命指封立太子等的命令,文中指张邦昌接受册封称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革科举不顺,从军报国。吴革从小爱好学习,喜欢谈论军事,两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未考中,于是投身军旅,并做了秉义郎。

    B. 吴革奉命出使,富有气节。出使粘罕军,他揖而不拜,对粘罕贪利背约的行为严词斥责,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

    C. 吴革多有谋略,无由施展。在宋金对峙中,他多次提出迎敌之策,无论皇帝、守将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

    D. 吴革忠肝义胆,功败垂成。在有人主张拥立张邦昌时,他谋划起兵阻止,先杀掉范琼等人,结果反而受害,英勇就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吞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

    (2)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其大酋计事,叔夜问其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再用“昨夜”点明其来的时间,“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 第二联用倒装手法,加深了描写,先写“鸿雁”“云山”这些感官能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

    C. 第三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 第四联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前面第三联后一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表明了诗人的谆谆告诫,可谓语重心长。

    E. 本诗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中间四句或在议论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议论,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B.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 “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 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 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 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 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

    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

    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金色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76双,女款……”

    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主人公韩山拾得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通过其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对比,揭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题。

    B. 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C. 韩山给儿子起名“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D.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梧桐叶间漏下的金色阳光”比作“鸟羽”,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金色”也暗示了韩山一家如今的经济状况。

    E.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见、所闻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2.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挥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有删改)

    附图:

    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

    材料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但我们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即使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B. 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 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这一切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 材料四中,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表明中医对少量“不治之症”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 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喜和忧,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愉悦性。

    C. 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其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这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D. 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之情。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角度报道了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1)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华年不再,青春已去,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梦醒时分跌回现实中来.无限伤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写句子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句话。

    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哪会体会到风和日丽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不少于800字。

    一银行报警称有人伪造存款单取钱。民警到场,得知是名在外地从事制图设计的小伙子因辛苦工作一年没存到钱,,眼看快过年了无颜见父母,便利用特长将一张300元存款单PS成了3万元的存款单,但被母亲直接拿去取款,因此露馅。

    在微博评论中,有网友说到“亲妈都要骗,没钱只要有心就够了呀。”

    也有网友则说“按照剧本走,应该不会去取钱的才对啊。”

    还有网友留言认为这是“善意的谎言”。

    对小伙子修改存款单的行为,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