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6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西安浐灞生态园区开展综合治理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中,引进外来物种水葫芦(凤眼莲),结果造成了水葫芦疯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能实现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B. 是对凤眼莲进行异地保护

    C. 引入水葫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浐灞生态园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原料之一

    B. 在适宜的光照下,叶肉细胞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TP明显多于线粒体内膜

    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均能产生[H],但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观察切面、琼脂块变红的 体积)与琼脂块的大小呈正相关

    B. 用差速离心法可将蓝藻的各细胞器分离开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需要注意标记物不能太大和醒目

    D. 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基因在转录形成mRNA时,有时会形成难以分离的DNA-RNA杂交区段,称为R环结构,这种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在细胞核中

    B. mRNA难以从DNA上分离可能是这种DNA片段的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比例较高

    C. 是否出现R环结构可作为是否发生复制的判断依据

    D. DNA—RNA杂交区段最多存在5种核苷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 上述体温调节过程只有神经调节

    C. 传出神经末梢与甲、乙、丙共同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

    D. 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钻天杨(杨树的一种)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 形成大量侧枝,影响其成“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B. 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C. 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比值增大

    D. 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6 题
  1. 回答下列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常选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若选用50%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再浸泡在清水中,往往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原因是细胞_______;若改为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洋葱根尖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理想材料。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目过少,从取材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若视野中细胞重叠,从解离时间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在物质鉴定实验中,甘蔗含糖量高且颜色接近无色,但并不适宜做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花生子叶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酒精而不是蒸馏水洗去浮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其它操作均规范,若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在观察叶绿体实验中,用镊子撕去菠菜叶下表皮时没有带叶肉能否看到叶绿体?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请思考作答。

    (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________进行免疫比较好。因为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_________________尽快与抗原结合。

    (2)方法①与方法②相比,方法_______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因为该方法是通过___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__________,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3)抗体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的反应场所是______,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功能。将多肽加工成抗体的过程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

    (4)当机体内抗体浓度达到峰值后,若无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动物体内相应抗体浓度会逐渐降低,这种变化与________数量减少和衰老有关,也与_______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镰刀型贫血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会在幼年时期夭折,对A、B两地进行调查,发现B地流行疟疾,两地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镰刀型贫血病是___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性致病基因引起的。若致病基因是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则该突变是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2)A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_, 如果在B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调查,AA的基因型频率会_______________。

    (3)根据镰刀型贫血症的遗传特点,一般应设法降低正常人群中___________,以降低该病患者岀生的概率。

    (4)A地区人群中一对正常夫妇生一个患镰刀型贫血症孩子的概率是______。假设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子,则该夫妇生出红绿色盲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甲、乙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处于_____分裂的______期,它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个四分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_阶段。

    (3)图丙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曲线_______(填编号)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4)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纤维素分解菌能分解纤维素,马、牛、羊等食草动物具有消化纤维素 的能力,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中,先进行选择培养,选择培养使用的培养基是以_______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________(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2)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____色复合物,最终应挑选透明圈__________(大或小)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3)马、牛、羊等食草动物具有消化纤维素的能力,是不是它们可以合成纤维素酶从而利用纤维素_______(填“是”或“不是”)。与培养土壤中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相比,培养马胃中分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要调整培养基的pH,还要保证______条件。

    (4)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还原性的葡萄糖,根据这一特性,可用______试剂判断提取物是否起到了降解纤维素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回答

    (1)由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叫__________________,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叫___________。此过程必须用_______处理。

    (2)若A、B细胞是两种植物的花药经离体培养所得植株的体细胞,该植株一般是______体。必须用______处理该植株幼苗方可成为可育纯合体植株。也可以由A细胞和B细胞去壁后形成的______融合成C细胞,再由D细胞分化发育为可育植株。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___,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_______________。

    (4)若A为人细胞,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形成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明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