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虎门销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由于

    A.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朝腐朽衰落

    B. 英国实力雄厚

    C. 英军船坚炮利

    D. 清军武器低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①俄国

    ②法国

    ③英国

    ④日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五四爱国运动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清朝统治

    B.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 和外国侵略者勾结,共同组建“洋枪队”镇压人民反抗

    B. 拆毁大沽炮台

    C.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A. 公车上书

    B. 组织强学会

    C. 《马关条约》签订

    D. 戊戌政变发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皇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皇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材料中“不甘作亡国之君”的皇帝是

    A. 嘉庆帝

    B. 道光帝

    C. 咸丰帝

    D. 光绪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反应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鸦片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漫画《“七七”与“切切”》,见下图(注:图中两人为日本人),对这幅漫画理解比较准确的是 ( )

    ①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自取灭亡

    ②坚信中国抗战必将取得胜利

    ③表明了日本人普遍反对战争    

    ④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文化运动是(     )

    A.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 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 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事件排列出正确顺序

    ①国民党一大

    ②中共三大

    ③誓师北伐

    ④张学良东北易帜

    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 ②①③⑤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军旗时指出:军旗要有“八一”字样。用“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A. 中共成立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之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A.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粉碎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D. 取得了抗战爆发后的首次大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 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民间小调这样唱道:“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民间小调流行时间应当在哪一年后

    A. 1895年

    B. 1901年

    C. 1919年

    D. 1931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南京沦陷后,把哪儿作为战时陪都

    A. 上海

    B. 重庆

    C. 四川

    D. 武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5年8月,蒋介石连接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真正目的是

    ①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②为了欺骗全国人民

    ③争取国内和平局面的出现

    ④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C. 实行耕者有其田

    D. 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①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服又大方 

    ② 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③  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④  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 创办学堂

    B. 编练新军

    C. 兴办实业

    D. 自强求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以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他们”包括(  )

    ①鲁迅

    ②聂耳

    ③徐悲鸿

    ④冼星海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判断正误(对的打正确,错的打×,并改正。)

    (1)太平天国定都长安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改正:

    (2)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平等”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改正: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西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改正:

    (4)刘伯承和邓小平率军挺进太行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改正:

    (5)一战期间,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改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历史漫画是历史的独特反映,你知道图1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吗?该事件的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主要工具之一,你知道图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吗?该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3)从图1到图2,蒋介石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分析题

    阅读日本侵华的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材料四: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部编八年级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抗战局面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3)今年12月13是南京大屠杀___周年纪念日。当时日本侵略者在6周内屠杀中国军民________人。我国设立这样的日子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算算14年从何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分析题。

    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同志们!我们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长征,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

    (1)材料一诗词的作者是谁?“红军”为什么要“远征”?

    (2)材料一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四项)

    (3)红军从      出发开始长征,中途在贵州召开的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是      ,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地点     

    (4)长征胜利的意义?

    (5)材料二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10月22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____周年的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什么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同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1946年,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亲赴重庆参与国共谈判,双方共同签订了什么协议?

    (5)但之后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战,请列举中共在战略决战时期组织的一次重大战役名称。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1949年4月23日,__________解放,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7)通过以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