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4 题,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3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节选自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1.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相关的语句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可卑、可厌、可笑、可怜,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漫话对联

    ①对联,俗称对子、联语,雅称楹联。

    ②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上承对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汉字的方块字形及其丰富内涵,不断发展,历经各朝各代,至清代达到巅峰。真可谓:地不分东南西北,从宫殿庙堂到村屋茅舍,处处可见对联;人不分男女老少,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夫,人人喜爱对联。对联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的渗透力、实用性以及覆盖面,是现今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③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样式。关于它的起源,有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坛,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④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A)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⑤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上画驱鬼慑怪的“门神”,如最先的“神茶、郁垒”,到后来的“秦叔宝、尉迟恭”。之后,“门神”逐渐被书写的“吉语”所代替。又后来,“吉语”成为对偶的“骈语”。最后发展成了两句对偶的句子,这就是春联。(B)多数人认为,春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⑥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一幅喜庆吉祥的对联。这是一个数亿人的自发行为,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对联之所以千年不衰,之所以深入人心,恐怕与每年一次的贴春联大有关系。

    (C)春联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多为5~__言,还常配以4个字的横批;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裱直贴;内容多与迎新辞旧、喜庆吉祥有关。如迎春咏春:“新联一幅报春讯;妙对两行传福音”。当春述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抒发理想:“闻鸡起舞,跃马争春”。图吉祈祥:“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勉志修身:“无春不岁,有志成才”。行业吉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结合干支:“乙星明亮春情动,酉殿辉煌瑞气生”。结合生肖:“昨夜金鸡辞我去,今朝玉犬叩门来”等。

    ⑧春联是对联的一个门类,所以也同样必须符合对联的格律。简单地说,春联的格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对偶。二是音调对立。三是形对意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主题。

    ⑨软笔书法,是春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历来推崇联墨合壁,要求作春联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联书写出来。当然,书写春联自有一定的格式规矩,不能想当然地随心所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自上而下竖写;先写上联(右联),再写下联(左联);春联的横批,从右到左书写。

    ⑩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第⑥段加点的“之所以”“大”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文中(A)(B)(C)处均运用了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我选择的是_________处,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很少有人自己创作并书写对联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1.本文思路清晰,哲理丰富,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名作。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2.文章的第②③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

    4.文章第④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站在黄山山顶上,眼观云卷云舒,耳听八面松涛,更闻仙乐冉冉,一切尘间扰攘、名缰利锁、宠辱得失俱化为乌有。这境界与缘分多么让人留恋忘返,却又是如此可望不可jí。

    ①攘______     ② jí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     ,或者      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       ,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     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A. 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 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 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D. 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 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 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 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填空。

    ①《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④ 《十五从军征》中描绘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后所见的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A的眼睛是笑盈盈的,A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A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小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个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面,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A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以上文字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选文中“A”这一人物名叫____________。从选段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探究)

    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3:三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楷书          王羲之行书          张旭草书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成果汇报)

    (2)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1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活奖名单。我市成绩喜人。选送的毛笔书法作品中有10件获得一等奖,占全省该类书法一等奖获奖总数的25%。本次活动,极大调动了我市师生研习书法的热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寄黄几复①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意思指黄几复善治国。

    1.诗歌最后两联表现了黄几复的什么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躬耕与南阳    躬: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_______________

    ③帝遣真督诸军军郿  军:___________   

    ④迁大司马     迁: 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作答。

    3.依据两段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