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8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 年 1 月 21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C. 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 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

    C.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

    C. 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

    D.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举国体制”淡出正其时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以双重的巨大喜悦落下帷幕的。除了主办成功的喜悦,还有“金牌丰收”的喜悦。于是,一些人士很振奋地说,累累金牌证明体育“举国体制”非常有效,中国竞技体育应当继续高举“举国体制”大旗走下去。我们对此万难苟同,并深以为在此次金牌盛宴之后,中国应当告别“举国体制”,启动体育领域的全面改革。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体育改革拖不起也等不起了!

    不可否认,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是很荣耀、很兴奋的事情,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加中国作为体育大国乃至世界强国的自豪感,可谓意义重大。不过,金牌是有成本的。因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济框架下的“举国体制”,所以,金牌投入主要依靠纳税人的钱,依赖国家资源。虽然官方对金牌项目所涉成本一直未予公布,媒体对单块金牌成本的估算,也曾出现从六七千万元至 7 亿元的不同说法,难以证实或证伪,但现代竞技体育竞争激烈,中国为实现“奥运增光项目”多年来耗资不菲,此次北京奥运会拿下 51 块金牌更是代价高昂,应当是不争的结论。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在赛场上、在电视机前为金牌激情难抑的普通公众,对为金牌付出如此代价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进一步说,投入与产出也并不对称。“举国体制”着眼于层层选拔、封闭培养专业运动员,在占用了大量资金后无法对大众体育形成带动力。国家培养的金牌选手们可成为各种商品的形象代理,但巨额现金收益主要属于运动员个人及其教练团队;所属机构或有机会“利益均沾”,少部分还可能会成为未来训练的补充资金,但经济上回报出资人的可能性等于零。广大公众的兴奋和赞叹成了夺金的主要收益,而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则兴奋感必然降低,体现为令人遗憾的边际收益急剧下降。

    中国正处在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期,服务业发展和内需市场启动都在呼唤体育产业的崛起。然而,“举国体制”以垄断方式盘踞了竞技体育的主要资源,堵塞了商业体育的发达之路,体育产业的成长受到严重抑制。排球、篮球、网球这些本来表演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其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在“举国体制”身侧半官半商踽踽独行的足球,也只能在制度畸变中可悲地沦为谈资笑料。

    体育“举国体制”犹如经济领域的计划体制,早已弊端重重,效率低下,弃计划、选市场势在必行。是项改革之所以一拖再拖,千难万难,主要在于“金牌之忧”。因为“举国体制”,一直被视为可在短期夺金的有效安排,改革“举国体制”的可能成本就是短期金牌损失。不过,感受北京奥运洗礼、手握 51 金之后,公众的金牌情结大规模释放,制度关注正在上升。不仅改革的成本已经下降,改革的时机也已完全成熟,改革的压力也加大了。

    当然,改革需要策略。国有体育格局强大固化已有经年,“毕其功于一役”的革命并不可行。比较理性的办法应当是首先大幅缩小“举国体制”的范围,结束竞技体育领域的国有垄断局面,同步推进商业体育、振兴体育产业,让市场机制成为竞技体育兴盛的基石。政府则主要做该做的事,把钱和力用到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上;进而随着“举国体制”淡出,顺应“大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重启十年前受阻的政府体育部门职能转型。

    改革的过程,应当是中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其重心之一,就是冷静地看待金牌价值,让体育回归本位。已经摒除了自卑感的中华民族,不需要用不断增长的金牌数字来证明自己。中国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携手、中国从“金牌大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1.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告别“举国体制”,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 我国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济框架下的“举国体制”,主要依靠纳税人的钱,依赖国家资源,耗资过大。

    B. 普通公众夺金的心理迫切,对夺金要付出如此代价,没有心理准备;当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后,兴奋感必然会降低。

    C. 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中占用了大量资金,却又无法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投入与产出并不对称。

    D. “举国体制”对竞技体育的主要资源的垄断,使体育的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体育产业的崛起受到严重影响。

    2.请指出文中划线句“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中“孤岛”一词的含义。

    3.作者主张如何改革“举国体制”?请分条陈述。(不超过 80 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典例(2016·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亏

    B.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论:商讨

    C.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穷厄:陷于困境

    D.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无征:没有应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 今君乃亡赵走燕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C. 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 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数位诸侯国的国君相继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B. 班固,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修成的《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C.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D.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司马迁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蔺相如在秦廷所说的话,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雄辩,有时有理有据地分析,有时咄咄逼人地斥责。

    B. 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 苏武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后来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北海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D. 《张衡传》重点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从材料、形状、外观、构造到工作原理和实践功效,由外到内,从大到小,面面俱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唤起了大众对汉字的热情,起到了传承文字,规范汉字,受到广泛关注。

    B. 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不仅能提高交际能力的技能,而且可以由此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C. 古老的地名也是文化遗产,人们希望曾经在古诗词中被诵读的那些美好地名“徽州”“浔阳”“兰陵”等能够重新点亮我们的记忆。

    D. 今天来到山东展区,又喝到了熟悉的日照绿茶,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和熟悉的乡音,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下面以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的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①____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②__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③__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班超投笔从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 “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 “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 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2.这首词上阕和下阙表达出词人一种矛盾的心理,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风波》一词中, “_________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