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法国   D. 美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 金田起义   B. 太平军攻占苏州   C. 定都天京   D. 青浦大败洋枪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中俄《北京条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为纪念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不是鸦片战争中出现的人物(     )

    A. 林则徐   B. 陈化成   C. 陈玉成   D. 关天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英《南京条约》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

    A. 割让香港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协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D. 开放通商口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被割让的领土是(    )

    A. 九龙司   B. 新界   C. 香港   D. 香港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为什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

    A. 两次战争侵略者相同   B. 两次战争性质相同

    C. 两次战争目的相同   D. 两次战争结果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是台湾人民因为哪条条约的签订而集会示威(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尼布楚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作品以及相关人物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和洪秀全   B. 《君主立宪制》和麦哲伦

    C.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D. 《资政新篇》和洪仁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率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以及他进攻的策略是 (    )

    A. 左宗棠和“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B. 李鸿章和“走为上计”

    C. 曾国藩和“无中生有”   D. 张之洞和“浑水摸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61年,一位沙俄渔夫在库页岛附近捕鱼遭到清军阻挠,但是渔夫说自己的做法是合法的,那么它的理由应该是(   )

    A. 沙俄实力比中过强大   B. 沙俄人民法律意识强

    C. 符合中俄《瑷珲条约》的规定   D. 符合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61年阻击华尔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是(    )

    A. 洪秀全   B. 道光帝   C. 陈玉成   D. 李秀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洋务运动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 ①②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请你写出这次运动中的三个代表人物(一个中央两个地方)。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运动的哪项内容?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轮船招商局与该运动的哪一口号有关?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该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识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中国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材料二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命令舰队躲进海港,日军趁机获得制海权……第二年,军队战败,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1)材料中所给的“甲午”指的是哪一年?请分别写出牺牲在黄海海战和山东半岛上的民族英雄。

    (2)马关是中国人的伤心之地,与此相关的条约中与以往不同的新内容是什么?写出被在此条约中日本割走的领土。

    (3)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