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文学艺术因时而兴,与时代同频共振。1937年诞生于上海,1939年1月来重庆,担负时代使命,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演出《猴儿大王》等戏剧的剧团是

    A. 中华剧艺社

    B. 孩子剧团

    C. 七七少年剧团

    D. 中国青年剧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 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120年前中国进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开始了

    A. 政治制度变革的尝试

    B. 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A. 血战湘江   B. 四渡赤水   C. 急渡金沙江   D. 强渡大渡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战争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B.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此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中共七大的召开

    D. 三大战役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民主科学时代   D. 君主专制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 李大钊

    B. 鲁迅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重庆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周末,小邱和同学去酉阳南腰界参观了某红军会师旧址。该红军会师指的是

    A. 红一,二方面军会师

    B. 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

    C.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

    D. 红六军团与红三军(红二方面军)会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 侵略与反抗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近代化的探索   D.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长征组歌》中描述这个历史事件的歌词是

    A.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B.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C.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D.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遵义会议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次战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 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是前提条件

    C. 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了全国

    D. 讨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 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 镇压义和团运动

    C. 灭亡和瓜分中国

    D. 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兴办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必先求富而后能强”,运输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洋务派兴办了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轮船招商局

    D. 继昌隆缥丝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历史事件是什么?请指出黄埔军校办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淡谈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的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罢工斗争不断扩大……进入最高潮,以致上海市外市内、海上陆上、交通和电话通讯等均告断绝。与此同时,全国30多个城市,也卷入到斗争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在这种种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开始动摇,终于恐慌……五四运动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五四”胜利以后,反帝斗争与反军阀斗争结合在一起,一浪接着一浪,表明全国反帝爱国运动在继续发展。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进步社团也在各地大量涌现。……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斗争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6月5日起,“五四运动”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创举(或事件)

    意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①________

    改变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道路

    开创了②________的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品读毛泽东的《长征》,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2)根据诗歌列举三例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3)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