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5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

    B. 用水稻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后研磨、过滤即可

    C. 用水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 鉴别某株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操作是套袋、收获、种植、观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则这个人就不会患遗传病

    B.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分别为:AAaXb、aXb、Y、Y的精子,这是由于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都出现了异常所导致的

    C. 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并随着同种农药的使用,抗药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大

    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就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染色体组数

    2→1→2→1

    1→2

    2→4→2

    相关描述

    性激素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专门化

    A. 人类的超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与甲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行为有关

    B. 甲过程和丙过程中都有着丝粒的分裂,但前者进行了两次后者进行了一次

    C. 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丁过程mRNA不同决定细胞功能不同

    D. 丙过程的子细胞核中最多有46个DNA分子来自于卵原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囊性纤维化(CF)是美国白人中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者。下图是该病的家系图,如果Ⅲ-3号与一个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子女囊性纤维化的概率约是

    A. 1/2500   B. 1/150   C. 1/200   D. 1/10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 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似

    C. 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增多

    D. 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之和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 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 该生态系统中狐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图1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0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一种植物C0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

    (1)在图1的B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大于C点时,甲的光合速率大于乙,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大于D点时,两种植物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均远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2中温度从25℃上升到30℃的整个过程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_______(填“增加”、“不变”、“减少”或“无法判断”)。图2中植物为图1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种牛的群体中,基因型AA的个体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Aa的雄性是红褐色,雌性却是红色。下表是该种牛的三个杂交组合及其后代的表现型比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值

    红褐色公牛

    红褐色母牛

    红色公牛

    红色母牛

    组合一(均为纯合子)

    1

    0

    0

    1

    组合二

    1

    0

    1

    2

    组合三

    3

    1

    1

    3

    (1)组合一亲本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性别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

    (2)已知组合二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色,则它们的基因型及性别分别是___________。

    (3)组合三亲本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性别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

    (4)选择组合三的后代中的红褐色公牛与红褐色的母牛交配,后代表现红色母牛的概率是______。

    (5)选择组合二的后代之间随机交配,则产生后代是红褐色的概率是_______,红色母牛的概率是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表示胰岛素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机理,请据图回答。

    (1)结合图示可知,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当胰岛素与InR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___________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_________的转运能力。

    (2)神经细胞上胰岛素受体(InR)被激活后,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病人体内产生了InR抗体,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_____,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_____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的调查中,首先用_____法获取土壤样品,然后制备土壤浸出液并适当稀释,再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培养基上,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鉴定和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

    ①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_____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②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_____,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_____调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表示某种感染细菌的实验室培养过程,其中Ⅳ中出现6个菌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Ⅳ中是固体培养基,与Ⅱ(Ⅲ)中的液体培养基所含的基本成分相同,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制作Ⅳ时加入了______以使培养基呈固态。

    (2)鉴定前进行细菌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接种均应在_____条件下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3)Ⅳ中出现的理想菌落应分别由__________所形成。若菌落连成片,则应对Ⅲ中的培养液进行__________处理再接种;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能初步鉴定可疑细菌。

    (4)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方便对症下药,现用青霉素、罗红霉素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