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7 题,null 2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种态度(   )

    A.基于两岸经济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B.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

    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

    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巴黎市政厅原有一些专供政府要员们使用的豪华轿式马车,公社委员觉得,自己若乘坐这样的马车出去执行公务非常脱离群众。因此,在公社会议上,公社决定“取消供市政厅使用的豪华轿式马车”。公社的这种做法(  )

    A.违背了对旧政府的改造利用

    B.源于公社委员的人民公仆意识

    C.源于法国社会发展的落后状况

    D.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府效率低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7 题
  1. 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 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 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A.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其对国际工运的支持

    C.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D.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解放战争时期,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条挑东北,一条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A.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

    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D.确立依法治国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 这说明巴黎公社

    A. 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 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 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 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在《告法国人民书》申明:“通过选举或竞选任命”的“公职人员和公社官吏”,应该是“经常受到监督的、可以更换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 照搬了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经验   B. 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C. 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   D. 是苏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源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A. 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 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 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D.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可以表明

    A. 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 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

    C. 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 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

    A. “求同存异”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另起炉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李宗仁回忆录》记载,他于民国三十八年4月22日晚由杭州返回南京时,“四郊机枪之声不绝,首都已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民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只有少数部队在作撤退的准备”。该回忆说明当时

    A. 太平天国军队即将攻陷南京   B. 北伐战争时革命军兵临城下

    C.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   D. 渡江战役中解放军迫近城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 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 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竞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B.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

    C.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

    D.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世纪40年代,美国驻华外交官谢伟思就提出发展同中共关系的积极设想,然而美国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却“失去了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机会”。其原因不包括(   )

    A. 美苏冷战的影响      B. 美国政府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C.意识形态的冲突      D. 中共政府一直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

    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

    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

    A. 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69年12月18日,基辛格在年终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对其他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特别像共产党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判断,将以它们的行为为依据,而不是以国内的意识形态为依据。”美国提出以上主张主要基于

    A. 美国与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不复存在

    B. 与中国为敌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C.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美国不得不正视现实

    D. 认识到与中国结盟将将使美国在苏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 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 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 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 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B. 美国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的原因是

    A. 马克思主义学说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B. 《共产党宣言》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C. 《资本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以解决经济危机的理论

    D. 马克思主义学说使一些经济学家觉悟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不断宣布一种思想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巴黎公社成立以后,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公布会议记录,并以公告、法令、声明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汇报工作”此规定体现了

    A. 无产阶级专政

    B. 人民公仆精神

    C. 直接民主原则

    D. 社会契约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列宁曾说:“巴黎公社最终结束了这一资产阶级改革的发展过程,只是由于无产阶级的英勇,共和制这种最明显地表现出阶级关系的国家组织形式才得以巩固起来。”这表明(  )

    A.工人斗争推动了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

    B.法国共和观念孕育于无产阶级革命中

    C.巴黎公社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1875年宪法使法国共和制度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 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 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

    C. 达尔文和其进化论

    D. 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学者曾说:“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       B.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

    C.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         D.苏联政治上孤立无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

    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

    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

    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霄顿森林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2 题
  1.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8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法国1964年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受到了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从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这反映出(  )

    A. 戴高乐主义主导中法建交   B. 世界格局步入多极化时代

    C. 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D. 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瓦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态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