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2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学校即将举办“诗苑漫步”系列活动,为了动员同学们参与,广播站提供了下面的宣传稿。请完成第1~6题,对该稿加以完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歌的蓬勃兴起,三千年绵绵不绝,不断向前发展。今天,诗歌不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诗经》拉开了中国诗歌的唯幕,从此,神州大地杰出的诗人、光辉的篇章纷至沓来。从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到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柳宗元的《江雪》,到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从“三曹”到“四杰”;从王孟到高岑;从李杜到周柳;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贺敬之的《回延安》;从北岛的《回答》到顾城的《一代人》……这一串串光辉的名字,足以彪炳史诗,永不褪色!他们创作的一首首经典诗歌,足以吟诵千年,绝不戛然而止。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诗词王国,取得的成就足以让世人叹为观止。

    朗读诗歌,如同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觉艺术奇葩的芳香。朗读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一同漫步诗苑,感受诗歌魅力。

    1.播音员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上对生字“庇”“褪”进行了检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庇”部首为“广”,查五画,读音为“pì”;“褪”部首为“衤”,查十画,读音为“tùn”。

    B. “庇”部首为“比”,查三画,读音为“bì”;“褪”部首为“辶”,查十一画,读音为“tuì”。

    C. “庇”部首为“广”,查四画,读音为“bì”;“褪”部首为“衤”,查九画,读音为“tuì”。

    D. “庇”部首为“比”,查三画,读音为“pì”;“褪”部首为“辶”,查十三画,读音为“tùn”。

    2.第二段有两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的汉字书写在田字格里。

    (1)词语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改成。  (2)词语_________中的_________改成

    3.为提醒播音员,根据语境,下列四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

    B. 戛然而止:突然中止。

    C.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也说名符其实。

    D. 叹为观止:形容眼花缭乱,心神动荡。

    4.第一段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充句子。(注意句式整齐、修辞手法一致)

    朗读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稿需对部分诗人作注,下列注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B.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C.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日,年级开展了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请从《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帮助广播站小记者完成系列采访。

    1.以你选择的作品为例,分析下面表格呈现如此现象的原因。

    学生喜爱名著侧重点百分比统计

    侧重点

    名著

    主题

    人物

    语言

    其他

    《傅雷家书》

    30.22%

    10.08%

    52.44%

    7.26%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8.65%

    28.88%

    4.04%

    1.57%

    《三国演义》

    8.90%

    67.67%

    20.23%

    3.20%

    2.有人说,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结合选择的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 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小石潭记》)

    (3)求之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汹涌澎湃之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呼吁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一文首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了“不以千里称也”的千里马的生死遭遇。

    (7)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题材。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提取一个表达送别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欣赏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结合诗中具体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诗人情感的体悟。(70~1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乙)

    板印书籍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②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③,每字为一印④,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⑤为一板,持就火炀⑥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⑦,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⑧所得,至今保藏。

    (《梦溪笔谈》)

    ①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  ②庆历:宋仁宗年号。  ③钱唇:铜钱的边缘。④印:印模、字印。  ⑤范:框子。⑥炀(yáng):烤。⑦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⑧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

    (2)用讫再火令药熔       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都是赞美工匠的高超技艺,甲文介绍核舟时,采用       顺序,通过写核舟体积的小、         赞扬雕刻者技艺之“灵怪”;而乙文则采用时间顺序,将活版与雕版比较,通过介绍刻字、排版、印刷、拆版说明活板     的特点。(第四空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没脑子的学习者

    王妃

    “学好知识需要动脑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对于人类来说,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大脑,有一个健康的大脑,才能快速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不过,对蜗牛、水母和海星的实验表明,这些没有大脑的生物,竟然也有学习能力——体内简单的神经元①构造同样赋予了它们基本的学习能力。真正让人称奇的是地球上大多数生命既没有大脑,也没有神经细胞,可它们竟然具备学习记忆功能!

    黏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它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喜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森林地区。当食物充足时,黏菌会以单一细胞的形式存在,但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原本分开生活的黏菌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团超级细胞。它们就靠着这种抱团作战形式,自由地改变形状,像动物一样四处爬动觅食。

    2016年,法国的研究者在实验室的培养皿里培育了一些黏菌,并为它们准备了它们最爱的食物——燕麦片。不过,为了吃到燕麦片,黏菌需要爬过一座小桥。

    随后,研究者在这座小桥上洒上了一点咖啡因,其浓度虽然没有高到能够伤害黏菌,但也足以阻止它们向食物前进。就像研究者预测的,由于中途杀出了这个程咬金,黏菌在越过小桥前,停顿了数小时。随后,在美食的诱惑下,它们还是继续前进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下次实验中,黏菌开始以更快的速度跨过桥。几天后,黏菌已经完全忽视了咖啡因,在跨桥前不再犹豫。即便有一段时间黏菌不再接触咖啡因,但它们依旧不会再害怕这种化学物质。这就说明黏菌知道从以往的经验中汲取教训,调整自己的行为,它们已经学会了忽略不相关的刺激物,专注于重要的信息。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习惯。此前,研究者们认为只有高等动物和人类才具有这一技能。

    那么,没有神经元的黏菌是如何做到的呢?一种猜测是记忆实际上储存在基因②里。

    当黏菌在森林中爬行时,会依靠其表面的化学受体来感知路径上的物质。如果它闻到了一些有吸引力的东西,比如食物,它会迅速地蠕动,向食物源靠近。而毒素会引起相反的反应,导致黏菌减慢它的节律性的蠕动,以避免潜在的伤害。在多次咖啡因刺激过后,黏菌的DNA甲基化③会改变受体的基因表达,提高受体对咖啡因的忍耐值,导致黏菌再次遇到这样的刺激后不会发生行为反应。

    实际上黏菌还有一项非凡本领——“传授经验”。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者教会一组黏菌跨越撒有无害的盐的桥梁,黏菌很快就适应了有盐的桥梁。同时,让另外一组黏菌跨越没有盐的桥梁,它们被称之为无经验组。随后,研究者将有经验组、无经验组的黏菌融合在一起,让它们跨越撒了盐的桥梁。令人惊讶的是,混合组黏菌和有经验组的移动速度一样快。三个小时后,当研究者又拆开混合组,无经验组的黏菌仍然不再畏惧盐,就好像有经验组掌握的盐无害的知识已经传授给它们一样。

    这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在黏菌那儿真的发生了!

    一些人猜测在黏菌融合期间,两组基因的表达方式发生了交换,导致无经验组的黏菌有了学习能力。但黏菌没有像人类那样有用来整合和调节身体行为的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又是如何让各个细胞的行为表现出一致性的呢?这一点,研究者们目前还没法解释。

    实验证明,含羞草、豌豆植物幼苗也有类似的学习能力。

    虽然现在科学家们还没法完全弄懂没有大脑的生物究竟是如何学习的,但也受到了不少启发。

    其中,一个有意思的启发是,如果黏菌通过融合,可以互相学习,那么动物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吗?

    今天的科学家们已经认可动物体内小分子——核糖核酸(RNA)可以调控基因表达、调动记忆,它们也是记忆遗传的关键。美国研究者格兰茨曼认为,如果转移一个动物大脑的RNA到另外一个动物的大脑中,原则上应该也会转移部分记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许会大大改变我们对记忆的定义,并且终有一天,我们将有可能实现记忆移植。

    (《大科技》,2017年11期。有删节)

    ①神经元:神经组织的基本单位,也叫神经细胞。  ②基因: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是有效遗传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  ③DNA甲基化:最早发现的生物基因修饰途径。

    1.阅读全文,简要说说黏菌是如何具有学习记忆功能的。

    2.结合相关段落,具体谈谈你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根据上文提供的相关知识,对下面链接材料描述的现象作简要解释。

    来自华盛顿大学森林资源学院的马兹拉夫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一个实验。科学家们收集了所谓的“危险面孔”的图像,然后根据图像做成特殊的面具并将其绑在头上。准备完成后,他们在西雅图附近设了5个研究点,每个点分别释放了7到15只野生乌鸦。被放生的乌鸦看到面具后马上发出尖锐的叫声,闻讯赶来的同伴也立即加入队伍,组成了一支“愤怒的军队”。随后,研究者一边离开现场一边换上另外一副面具。但乌鸦们并未放弃,还是识别出了那张“危险的面孔”。

    (《广州日报》,2011年7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没脑子的学习者》一文结尾,提到科学家们对动物“通过融合,可以相互学习”情形的猜想。根据你的理解,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题目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经典咏流传》等众多综艺节目的开播,原本隐藏在书籍里的古诗词,突然以立体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请以“那首_________,我曾读过”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所填词语,在“诗”与“词”中选择一个。

    注意:(1)根据你的理解,拟好文章题目并抄写在答题卡上。(2)文体不限。(3)写诗歌须写十行或十行以上。其他文体,字数600字以上。(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真实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