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选择题 1 题,null 3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 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 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 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 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马寅初曾指出:“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这些“大官”指的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大地主   D.大商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宜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A. 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B. 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 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 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众多的革命老区,这些地区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事件中,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北伐战争   ③工农红军长征    ④淞沪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这说明(   )

    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早期毛泽东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早期毛泽东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 “殖产兴业”政策

    B. 废除了旧体制

    C. “文明开化”政策

    D. 进行军事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公元28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不能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A. 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C. 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

    D. 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    )

    A.北方民歌       B.骚体        C.宋词         D.明清小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了推动革命进程,他于20世纪20年代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

    A. “耕者有其田”   B. 主张平等的民权

    C. 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 节制资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为应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其举措不包括( )

    A. 整顿财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劳资关系

    C. 实行自由主义,推行自由贸易   D. 加强政府救济,实行“以工代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以下哪种对东南互保事件的评价更符合当今史学观点

    A.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最终酿成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B. 列强在华势力空前膨胀,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势力的作用

    D. 地方势力从此不再听从中央调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重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与诱导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应是(  )

    A. 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 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

    C. 置三公,事归台阁   D. 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观察下图,这是日本的一幅宣扬军国主义的作品,图中的内容是日军在平壤大败清军。这幅画最早问世有可能是在

    A. 1869年

    B. 1894年

    C. 1905年

    D. 1910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A. 始于纺织业   B. 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 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 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

    A. 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   D. 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

    A. 革命任务上   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 革命的结局上   D. 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记录了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与北平国民党守军换岗的情景。这一事件意味

    A.国共和谈的成功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平津战役胜利,和平解放北平

    D.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下列图片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2012年2月21日,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说:“20年前,中国还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应该说,这种发展变化与南方谈话密不可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南方谈话的核心

    C.南方谈话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步伐

    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3 题
  1.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来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 导致瓜分危机

    B. 掀起革命浪潮

    C. 推动民族觉醒

    D. 兴起实业救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 乘火车旅行   B. 打越洋电话

    C. 用电灯照明   D. 网上购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怎样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2005年4月27日上午9时,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拜谒中山陵。

    图二:2009年6月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前往南京中山陵。

    图三:2010年1月2日消息,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元旦当天举行“孙中山铜像归位典礼”,马英九、“行政院长”吴敦义、“故宫”指导委员会召集人林百里和孙中山侄曾孙孙必达等人均应邀出席。

    (1)图一中,国民党主席连战在拜谒中山陵时曾说:“中山先生……以民主、自由、均富的理念来全心全意地追求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昌盛。……”请简要阐释孙中山的“民主、自由、均富”理念。

    (2)图二中,吴伯雄强调了“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山精神”应包含哪些方面?

    (3)图三中,“国父铜像”几个大字清晰可见。那么,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