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幻上长文章畏惧综合症。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1.下列各选项分别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 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 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 因为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最终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 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但是他会给人类文化造成多大的伤害,一时还无法预料。

    E.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3.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南朝)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C.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C.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一觉,千年不醒

    朱文颖

    有一个梦,或者一种现实一一它从来未曾证实,但也似乎永远不被否定。

    我一直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两岁,或者三岁,我们一家,我、父亲,还有母亲,在一个轻雾的早 晨,坐车来到水草极盛的河边,母亲替我梳着头发,然后指向远方:

    “喏,那边,那边就是扬州了呢.”

    这个梦我母亲是否定的。她说她从来都没去过扬州,更不要说再带上我和父亲了,而我父亲則抿嘴一 笑,并未正面回答。他们两个都是南方人,神情里有着南方的含蓄与意犹未尽。

    但这个梦于我却是无比真实,比很多现实生活更要真切无比。我固执地记得那个场景。我母亲把我抱 在怀里,风吹过来,然后她的手指向薄雾深处的水域:

    “喏,看到了吗,那就是扬州啊。”

    还有一件事也是奇怪而莫測的。十多年前,真实记忆里我第一次去扬州时,朋友带我游个园。

    半园逛过,我说:“这地方我住过。”

    朋友笑,说:“不可能,这里从来不对外开放客居的。”

    但我仍然固执,说真住过。而且是一间大客房,一溜下着蚊帳,纯白色的,像一朵朵夏日里也掩盛开的荷莲。

    仍然是十多年前,个园游过的第二天,朋友开车送我去高旻寺。

    恰是正午。一个小沙弥跑来开启铁门。寺静极,有几棵参天的古树。这江南四大禅院之一的高旻寺,正值改建,原先的正门封住了。朋友是旧地重游,于是感慨:全变了,不一样了,真的全不一样了。

    在高旻寺用餐,饭堂正中是一张长条木桌,一盆白米饭。汤是青菜汤,另有咸菜、炒茄子等素食。我们—一坐了。菜极淡,盐放得很少,并绝无味精。虽然时候不早,已是饥肠辘辘,却仍然食之无味。因为在寺庙中与僧侣共餐,饭食是不能剩的,大家努力把碗中的饭菜吃完后,抹抹嘴巴,忍不住问道:寺中的大和尚也吃这个吗?回答说是,并告知这青菜与茄子还都是自己种的。不时有和尚吃完饭,默默站起身去 刷碗,素色的长衫在面前晃来晃去。那天我没有多说话,我总觉得仿佛多问了这样的问题,多少有些影射 出对僧侣清贫生活的鄙夷——而不知为何,这让我感觉羞愧。

    因为和尚不肯收饭钱,所以朋友拿了钱出去捐募。这时我身边有人轻声说道,其实在庙中乞食,是必得的。因为僧侣们觉得,佛的也就是众生的,你问他讨取什么,他都肯给你。真的全都可以给吗?我又连问一句。重建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因为还未完全竣工,殿内的脚手架还未拆除,但已可见气势的不凡与 场面的恢弘。我们在殿内走动,现看四壁的佛教壁画。或许是殿大而空旷的缘故,讲话的声音发出了辽远 的回响。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走上前来,说道:不要喧哗,有僧正在午睡。看一看就请出去吧。这和尚 穿着深色的袈裟,眼眶很深,颇有达摩相。我们问他的籍贯,回答说河北。不多言。

    出寺门,我竟有些恍若梦境的感觉。寺外荒凉,几片池墙。塘中却是残荷,不见花,光有大瓣杂芜的荷叶。身体在那艳阳下出奇的沉静下来,突然不太觉得热了。

    我们朝河边走。走了很久,河边的水泥墙忽然不见了,面前是不宽的一片水域,有小艇停着,船上一 位船夫,悠闲而坐,等待接渡者上船,然后把他们载向彼岸。可以望见河的对面,丛丛的树影。朋友说,对岸有一座庵。渐渐有摆渡者过来,背着大捆捕虾的虾笼,沿踏板上了船。

    而河水,在烈日下闪着光,竟是通体透明,

    后来就很长很长时间再没去过扬州。仍然记得那个两三岁时的梦。记得我固执地在个园里说:“这地方我住过。”记得十多年前高旻寺那顿清淡的午餐。记得烈日下淡到虚无的河水……一直记得扬州。

    去年秋天我去德国。到了中部的一个小城镇——马戈的堡。我在地图上查找它的方位和知识——欧洲 最重要的中世纪城市之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大部分的统治时间都居住在那里,死后也葬在那里 的大教堂;在二战时期,它是德国被盟军轰炸毁坏程度仅次于德累斯顿的第二大城市,美国和苏联的军队 占领了该城。在两德没有统一期间,它归于民主德国,两德统一以后它现在是萨克森州的首府。

    于我,这个地方和知识都是陌生的。

    黄昏的时候我们到了,先去看一个德国最古老的哥特式教堂。这个教堂在二战时被毁坏得非常厉害。 德国人后来用一种专门的砖来重建它。这种砖据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被雨淋湿以后,这个教堂的墙面就 会呈现一种非常古老的灰黑的颜色。那天我们到达的时候正好教堂的钟声响起来了,很多的鸟群飞了起来, 街上没有人。突然之间,我坐在黄昏的阴影里,发呆,心悸,惊惧,有什么东西曲折而缓慢地流过我的心头。

    故乡。

    我想到了“故乡”这个词。

    我突然觉得,“故乡”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广泛的,有时候并不如同人们所说的那么狭隊。

    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 文章从关于扬州的梦境写起,既给文章笼罩上一种梦幻色彩,也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深深的依恋。

    B. 母亲明确否定我的梦,父亲则抿嘴一笑,并未正面作回答,这表明了父母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

    C. 扬州的朋友否认我住过个园,而我则能回忆起我住个园时的具体情形,真是有些奇怪莫测。

    D. 寺庙外悠闲而坐等待摆渡者上船的船夫,烈日下通体透明的河水,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文章题为“扬州一觉,千年不醒”,可文中却花费不少笔墨写德国小镇马戈的堡的教堂,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文章以“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扬州”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恩培夫人轻轻一句话,她腕上就多了一只1500万的镯子,这样的巧取豪夺,才是对这个时代所有打拼奋斗者的不公。

    ②没人能完全看懂白云苍狗股的中美关系,连中美外交官和军事将领们恐怕也要不断琢磨:对面的这个国家究竟是谁?

    ③世界各国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但如果各国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

    ④90后小伙娶亲使用地铁当婚车引发了围观,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安全就不会被制止。

    ⑤宋江正是刀笔吏出身,在那种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他必须左右逢源。在为人处世上,宋江小心翼翼,谨慎为上,从来不给对方难堪。

    ⑥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病毒一开始可能在局部范围内暴发,不构成全球威胁。一旦  ,人们才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美国将感染医生接回国内,等于  ②  。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出现了一些困难,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文段有两处逻辑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有人说:生命无需等待。但请不要忘记:当你从春天的原野上匆匆而过时,你错过了小草的微笑,忽略了鲜花的妩媚,拒绝了黄鹂的邀请。请等一等吧,大自然需要你的等待!每一个生灵都在告诉你:请学会等待!美丽不容错过,只要学会了等待,你便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了一种欣赏美的智慧。

    (1)偷换概念的一处是: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理不正确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B.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C.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D.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是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 德祐,是宋恭帝的年号。历代帝王即位后都要更改年号,且只用一个年号,用作纪年。

    C. 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有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D. 千户,为古代武官名,元朝于各路设千户所,置千户为长官,隶属万户,下领百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天祥有才能,有担当。二十岁考中进士,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他受命于危难之中,到元军军营议和,与元丞相据理力争。

    B. 文天祥忧思国难。德祐元年,元军进逼,皇上诏天下勤王时,他捧诏涕泣,为国家征兵而无一人一卒入关响应而忧虑与遗憾。

    C. 文天祥忠君爱国。在国难当头,他不仅自发组织郡中豪杰,响应勤王之诏,而且倾尽家财为军费,其舍家为国的义举令人感佩。

    D. 文天祥有志节,他被抓后,张弘范对他威逼利诱,到了京师后又遭到元人百般劝降,可他宁死也不投降变节最后从容就义。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2)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悲青坂

    杜甫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首联写我军驻地及当时的气候,“天寒”暗写我军士气不振,处于劣势,为后文描写战争的惨败巧妙铺垫。

    B. 颔联写敌军的骄横,“日向西”写出敌军步步紧逼的态势,“数骑”与“敢”搭配,巧妙写出了黄头奚儿藐视我军的强大。

    C. 颈联以白描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惨败的景象。战争过后的原野,狼烟四起,白骨累累,好不萧瑟、悲凉。

    D. 诗人寓情于景,写山雪、河冰、烽烟、白骨,不言悲,而悲不自胜,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景物描写对气氛的巧妙的烘托。

    E. 尾联写诗人希望自己附书我军,提醒他们不要仓促应战,表达了诗人对我军作 战不理智的忧虑与愤怒。

    2.诗歌以“悲青坂”为题,是如何来表现“悲”的?请结合诗歌具体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了作者和客人在美景下饮酒、吟诗的场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 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 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交际语言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 一位同学在教师节座谈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某校学生会主席向学校领导提交《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时说:“报告中已提出了改进意见,现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公司总经理的便条:您前日的来信已经收到,您约我莅临贵单位采访,我非常乐意,并深感荣幸。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一学生回家,见几只鸡在树下觅食,便抓一把谷子撒去。鸡见了谷子,争抢着,打斗着。他又连接撒了几把谷子。这下,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奇怪,这些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父亲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