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非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1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题文)材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不久,包拯改任监察御史。他提出建议:“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锢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看到包拯的笑,比作黄河水变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阁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选编自《宋史•包拯传》译文

    (1)根据材料,概括包拯在监察御史任内提出的建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包拯流芳千古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以生产粮食为主、家庭纺织原料为辅的自给自足性质的单一经营档局被逐渐突破。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被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宋元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地大量输入,民谚也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使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业结构被与商品生产密切相关的经济作物以及加工这些经济作物的手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结构所替代。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一位外国人在考察了湖北地区种植情况以后说:是处播植,如所见小麦、油菜、蚕豆各种子,并不选择坚好肥硕之品:.甚至杂有草种。其所用农具,颇欠精良……所见棉花较美国远逊,其故殆由排种太密,不知选子,且地气嫌太湿、太冷、大酸、耕地之法似欠讲求,所用齿钯、锄、犁等具,均甚笨拙,翻土既不能深,碾土又不能细;所用耕牛大车,蹇缓无力,外国耕地多用马,中国马少,倘不能改用,宜用壮健之牛,或一犁双牛,较可得力。至农具尤亟应改制精良,庶几事半动倍。这种说法大致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状况。

    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人民公社体制的自身弊端使它难以为继,由农民创造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更加速了它的瓦解。1983年,存在25年的公社制度被正式废除。公社政治上的作用转移到新成立的乡镇政府。农村受压抑的经济潜力的成功释放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革,使农村社会呈现出显著变化……有些地区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政权管理机制在村一级出现断层,农村社会呈现无序状态。乡村基层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国家调控能力的普遍弱化,不能不使国家急需以新的组织形式来重建农村秩序,正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村民自治应运而生在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0年后,……村民自治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一一摘编自薛钰《试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民主建设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与近代农业发展的差异与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帝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是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只是要求战败国赔款及割让领土,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鉴于这一教训,人们考虑这一次国际审判,要在调查基础上,重在追究战争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日本军队实行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等,是绝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从这一角度看,审判是有很大意义的,日本国民原来从不知道日本军队居然犯下了如此暴行,这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天的冲击.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一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靠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表示接受了东京判决的结果:因美国的冷戡政策,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

    ——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京审判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淮南本草》(成书于15世纪)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学著作,《淮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忙的另一个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A. 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 《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 《淮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D. 《淮南本草》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

    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

    A. 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有明显发展

    B. 官营手工艺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C.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D. 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研究指出,宋代官僚士大夫是当时书画消费的主体,部分平民也趋之若鹜。这反映了宋代

    A. 城市经济繁荣促进文化世俗化

    B. 市民阶层形成带动大众文化品位提升

    C.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构建的手段

    D. 书画艺术变革加剧社会结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韵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 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 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 吸纳民间资本

    C. 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 发展资本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陈独秀指出:“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的核心应当是

    A. 结束专制,实行民主

    B. 人格自由,个性独立

    C. 信仰自由,宗教宽容

    D. 男女平等,发展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

    A. 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 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

    C. 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D. 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4年,重工业部门累计新建的大中型项目,有2/3以上是在1958年至1960年间开工兴建的,形成的炼钢能力占1950年至1979年新增炼钢能力的36.2%;炼铁能力占32.7%,采煤能力占29.6%。这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

    B. 初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工业布局

    C. 重工业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增强’

    D. 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曲折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放逐投票时,一个公民主张放逐政治家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

    A. 雅典公民的理性精神

    B. 雅典公民的自由意志

    C. 陶片放逐法的公正性

    D. 陶片放逐法并不实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Il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 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 文艺复兴的影响绵长深远

    C. 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D. 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

    A. 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C. 内阁权势的扩张

    D. 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 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

    C. 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D. 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