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综合题 4 题,选择题 25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4 题
  1. 辨析史料,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到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战略反攻】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的”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

    【战略决战】

    材料三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伯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大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的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度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总结反思】

    材料五  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结合材料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找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三个条约,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这三个条约中的哪一条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上图三个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人民的战争)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2)材料二出自什么纲领文件?你如何评价它?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请举出两位反抗外来侵略的清朝爱国官员(或将领)。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三:

    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4)材料三中图4、图5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4、图5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材料三中图6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根据材料四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校八年级

    (1)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

    【战争探源】

    材料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阅读材料一,哪些内容表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战争话史】

    (2)请分别说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从两幅图文,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

    【战争之殇】

    (3)概括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观察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严重暴行。

    【战争与感悟】

    (4)图五是矗立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和平大钟”,这幅图给你怎样的感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

    材料二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居民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1)中国的局部抗战和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分别开始于什么事件?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的战役。

    (3)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各起了什么作用

    (4)结合材料二想一想,为什么说只要中国的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将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来形容当时中国各阶层的团结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A. 洋务派   B. 顽固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  

    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  

    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甲午中日战争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京条约》的条款中,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作用的是

    A. 割让香港岛   B. 赔款2 100万银元

    C. 协定关税   D.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A. 遵义会议   B. 四渡赤水   C. 巧渡金沙江   D. 会宁会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30年代,在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它是(    )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抨击时弊   D. 抗日救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该事件是林则徐爱国思想最辉煌的体现,这一壮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该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金田起义   D. 炮轰紫竹林租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淸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淸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 在广西桂平县宣布起义   B. 在永安封王建制

    C. 定都天京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将永远载入史册,因为这场运动

    A. 巩固了当时的封建统治

    B. 延迟了鸦片战争的发生

    C. 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历史

    D. 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坚决意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B. 打开中国的大门

    C. 英国为了割占香港岛

    D. 英国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果你是清朝洋务派官员,你支持下列哪个行动

    A. 筹办兵工厂   B. 推翻清王朝

    C. 实行变法维新   D. 宣传民主与科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台湾有一批食品在泉州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中华民国95年6月,保质期是一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限到

    A. 2005年6月   B. 2006年6月   C. 2007年6月   D. 2008年6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上个世纪中期,南京夫子庙曾贴出这样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如果让你再加一个横批,最恰当的是

    A. 喜相和   B. 颂回归   C. 迎胜利   D. 贺建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和时间是

    A. 上海,1921年   B. 北京,1919年   C. 广州,1924年   D. 武汉,1927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北伐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党的二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

    A. 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 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D. 使土地革命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不属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是

    A. 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B. 由于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战斗经验

    C. 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 四大家族控制了全国金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井冈山会师       B.挺进大别山     C.长征     D.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 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 在危机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 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武装斗争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 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 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 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